
【大咖名片】
林毅夫是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大师舒尔茨的关门弟子,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同时,他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MBA的创始人,是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11月16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做客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中国”系列讲座,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东厅为4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意义”的讲座。
林毅夫教授以“忆苦思甜”的方式梳理了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后发国家成长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的历程,由此给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林毅夫指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8年时间里能够保持年均9.6%的经济增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善用“后来者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提高经济效率,不断激活创新禀赋,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规模和贸易体量对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赶超,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
林毅夫教授指出,“十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他结合“十九大”报告中有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阶段性发展任务,详细分析了中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直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并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解读了像中国这样的独特文明古国能够保持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内生性因素。
林毅夫教授结合自己在世界银行的工作经历,以及“休克疗法”俄罗斯的失败教训,启发在场师生反思,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是否适用于发展中国家,需要关注前提是否相似。他进一步指出,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取得成功的。他结合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经验,指出后起国家必须重视基础设施与制度环境建设,以降低交易成本,吸引国内外资本投入,这样才有可能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林毅夫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和这些年来的观察与分析,向师生们解析了为什么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机理。并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将会形成既具有国际普适性又不乏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届时中国学者将有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强国不仅将持续向世界贡献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也将贡献新的理论与新的公共产品。
最后,林毅夫教授引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一花独放不是春”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界意义,并鼓励在座的莘莘学子,作为最幸运的一代,必须努力实现一代代知识分子胸怀国家,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让国家在“站起来”“富起来”之后“强起来”。
到场听众深深有感于林教授的精彩演讲,全场掌声雷动。通过林毅夫教授的演讲,上外师生表示,对于自己肩负的中华复兴之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未来同学们将会加倍努力,以实际行动助中华之兴、民族之兴、世界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