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绿色梦想 展青春风采 ——记上海外国语大学国旗班 2017年12月13日  钱俊妮

  钱俊妮 (上海外国语大学)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日,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协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首届“上海杯”大学生国旗班升国旗暨军事技能展示活动竞赛在上外虹口校区举行。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25所高校共600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上外学子在国旗班升国旗、班队列、擒敌拳三个项目比赛中,通过密切的团队配合,最终取得班队列第一名、擒敌拳第二名、国旗班升国旗第三名的好成绩,并在三个参赛项目中均荣获一等奖。

  无畏严寒 直面挑战

  “比赛的那天正好遇上上海降温,而我们穿的制服却是夏令时的军装,只有一件衬衫。”国旗班队员张欣轶回忆起比赛那天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我们清晨5点多就从松江校区出发了,好多队员都冻得哆嗦。”但队员们明白,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自己就代表着学校,代表着一名国旗班战士。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外国旗班获得了三个一等奖的好成绩。“颁奖的时候很激动,寒冷早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张欣轶很是自豪。

  这支年轻的队伍成立于2016年,由上外退伍大学生士兵和在军训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共同组成。30人的队伍里,有12名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训练无特权,男女一个样。国旗班每周要进行步伐、队列、军姿等科目训练,部分同学还有擒敌拳的“加餐”。“训练标准的考核由学校保卫处的两名退伍武警老师负责。”国旗班另一名成员顾航告诉记者。

  部队磨砺 蜕变成长

  张欣轶和顾航都是退伍大学生士兵。两年的部队经历都让他们比同龄人看上去多了份成熟和稳重。“有一段时间很迷茫,对自己未来的道路很不确定,恰逢学校征兵宣传,自己也就报名参加了。”张欣轶回忆说,“到了出发的那一天,自己其实挺害怕的,不过后悔也来不及。”到了部队后,一切都是陌生的,张欣轶得靠自己一个人慢慢适应。“自己选的路,自己就得把它走完。”两年后归来,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两年的部队生涯,重新认识了自己,也思考了很多,之前的很多顾虑也都打消了。”

  和张欣轶有些相似,顾航也是对自己的状态感到不满,想体验一下不一样的生活。“家人不支持也不反对。”在两年的时间里,那个原本在大一浑浑噩噩的男孩不仅被评为优秀士兵,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通过考核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自己的执行力提高了许多,做事也变得更有动力了。”顾航说。

  重回校园,两人毫不犹豫加入了国旗班,“这是我们绿色梦想和军人情怀的延续吧。”顾航说,“国旗班也是我从部队回到校园的一个过渡,让我可以更快适应校园生活。”

  凝聚学子 表现爱国

  “升国旗是对祖国最直接、最饱满的情感表达,言语上的和行动上的是不一样的。”张欣轶说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静表示,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基本素质,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竞争力。加强大学生军事训练,按规定有计划地让大学生掌握必备的军事知识、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以及综合素质,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后备兵员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大学生国旗班升国旗暨军事技能展示进一步推动了各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蓬勃发展,更好地服务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使红色基因在青年学生中固化为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纪律和铁一般的担当。

  【记者手记】

  国旗的守护者

  远远看到操场上有一抹绿,在旗台下有一群挺如白杨的身影,却不知道一个姿势的定格需要多大的坚持与毅力。比别人付出更多汗水、经受更多严寒酷暑,坚守的意义到底何在?在我看来,大学生国旗班不仅塑造了队员们昂扬的姿态与气质,更赋予了他们坚韧、严于律己以及不轻言放弃的素质。训练刻苦,纪律严明,他们不仅是大学生,更是国旗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