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学府旁,辰山水岸边,一座古韵古香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文化遗址公园已具概貌。“上海之根”、“海派文化之源”,广富林,这片上海边郊的土地,究竟有着怎样的曾经和秘密?上海之芽是如何在这里萌发?
1959年 古文化遗址被发掘
松江地区的史志上,最早的一本《云间志》编成于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没有提到广富林这个地名,只提到集贤乡。到了元代,史料上出现了广富林的名称,见于元·杨维桢《干山志》。明代正德年间顾清编的《松江府志》在《卷之九·乡保》记载华亭县下辖的集贤乡管辖三十八至四十3个保;在《卷之九·镇市》中,记载“广富林市,在三十八保”,说明正德时,广富林已是“市”。到了清代,广富林已成镇。《(嘉庆)松江府志·卷二·疆域志·镇市》记载“广富林,在38保,一名皇甫林”。
早在1959年,广富林古文化遗址就被发掘于世了,作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里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还在不远处找到了大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至今已发现诸多历史时期的文物,其作为上海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堪称考古历史的一大壮举。
当地居民在政府有组织地迁居后,这里已不复往日模样。但我们不难想象当年场景,那时的广富林还是一个村落,而考古挖掘的面积不过百余平米。村民们或许之前已经在自家地里挖到过康、乾的铸钱,拿去给孩童玩耍,也或许掘出了些砖瓦碎片,顺手码在自家房上。再挖出些陶陶罐罐,与这些郊野乡民的生活无甚相干,也算不上什么大的惊奇。遗址被填土回埋,而他们也像往常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埋藏着四千年秘密的土地上种下各种作物,辛勤耕作,期盼着能有一个又一个的好收成。
1999年 考古发现让人兴奋
1977年,广富林遗址被列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再组织考古发掘,一推就是二十余年。1999年,专家们对广富林遗址进行了较为仔细全面的发掘,这次的发掘成果,在随后的十几年甚至更长远的年月里,都让人兴奋不已。
在遗址的西北面,五座墓葬被发现。这些墓葬的凌乱布置与良渚文化的规划严谨大相径庭。作为陪葬品的陶罐石器,其纹理制式特征不仅不属于良渚文化,甚至不属于松江乃至上海境内已有记载的任何一种古文化。这无疑是重大的考古发现。这些器物经鉴定,特征与苏北地区曾出现过的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的器物特征极其相似。而这种文化类型被证实发祥、繁荣于河南东部地区。四千年前,这支中原人突然离开了故土,他们在苏北高邮兴化地区短暂出现,后又消失在茫茫中国大地上。其最终归宿在历史上仍是一个谜题。
从中原到苏北,再到广富林,历史串接了起来。凭着广富林遗址的发现,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这支可能因为自然灾害而被迫迁离家乡的中原人,曾在苏北的高邮兴化地区短暂停驻,而那里当时属下湖沼泽地区,亦不宜停留。他们继续向南迁徙,最终定居在佘山脚下,辰山塘边的广富林,并在之后的岁月里与当地人逐渐融为一体,从历史的视野里消失。
移民文化史向前推了
人们多只知道上海是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更老几辈的先民们从苏浙皖等地方来到黄浦江畔定居,繁衍,发展。与他们一同而来的原饮食、语言和文化习俗,在这里自然交汇,演变成一种大融合的“上海文化”。而广富林遗址这段历史的发现,将上海的移民文化史直向前推了四千多年。
四千多年前,豫鲁皖地区王油坊类型所代表的部族因社会剧烈动荡,黄河、淮河洪灾泛滥,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长途迁徙,成为长江流域的中原移民。其中有一族来到了佘山脚下的广富林地区。这个地区不但接纳了河南王油坊类型所代表的部族先民,而且迅速融合,从而使广富林文化具有黄河流域移民带来的中原文化的显著特征。良渚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成就了上海自古就是移民城市的光辉篇章这种碰撞和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史前移民文化——“广富林文化”,上海的文化根系从这里开始繁荣起来。
东迁扩散建设繁荣都市
这就是上海的先祖们,他们祖祖辈辈在广富林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上渔猎耕作,繁衍生息。三国时期,这里已是东吴东部的文化、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在秦代时,这里已为江南直道东端,向西直达苏州,直道还向南沟通康城古文化中心和钱塘江南岸的越国古文化的中心。经汉唐到元,这里设置了上海县,是上海的正式行政建制。历明至清再到近代,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放后,迅速崛起成为我国乃至远东的重要经济贸易中心。
几千年来,随着陆地向东的缓慢形成,广富林的先民们不断地东迁扩散,将广富林文化的枝叶繁茂到了整个大上海。上海在这里萌芽,“上海之根”,绝非虚名。
相关链接
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
今年5月,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东片区就可以顺利对外开放,而其余全部的户外空间预计在10月左右全部完工。到时候,大家可以抢先看到的有民俗文化展示区、宗教文化展示区、富林塔、陈子龙纪念馆等等。其中民俗文化展示区包含城市咖啡馆、广富林酒家、禅茶馆、文化交流中心、多功能会议中心和三座水下建筑等。宗教文化展示区包含知也禅寺、富林塔和三元宫等。
要说大家最期待的,无疑是这三座“漂浮”在水中的博物馆了。博物馆分为水上观光台和水下展厅两个部分,三座博物馆就足足占水域200多亩,夜晚灯光一亮,更是美到让人沉醉。屹立在公园南入口处的富林塔,算是公园的地标性建筑了,楼内有盘旋而上的观景通道,侧墙壁上半隐半现的图文,描述了挖掘遗址的历史过程。知也禅寺据传是某唐代高僧云游至松江,化缘十年建起来的,这里面的意义可见一斑了,而且至今香火也很旺。
地址:松江区方松街道
公共交通:坐9号线到松江大学城站下,转乘15路或24路(华东政法大学站)均可到达
自驾路线:上延安高架→沪渝高速公路→嘉松南路→沈砖公路→辰花路→龙源路→银泽北路→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