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到现在,不论是狭义上的机器人,还是广义理解的智能机器,一直以超乎人们想像的速度在发展,已经遍及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假设今时今日,早已经习惯享受各种智能服务的我们,能度过没有人工智能的一天吗?
人工智能正日渐强大,过度依赖“它”的我们,有时会不会惶惶不安?近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表示:人工智能如果进一步飞速发展,可能会通过核战争或生物战争来摧毁人类。他警告说,当这些人工智能学会自我思考并适应了人类的环境,将非常可怕。虽然人工智能可以让人类广泛受益,但也有负面影响,人类的贪婪与愚蠢是将来走向毁灭的根源。霍金认为,人类创造了可以毁灭世界的人工智能,却暂无能力去避免灾难。
从“阿法狗”到“小度”
2016年3月,谷歌公司的AlphaGo(“阿法狗”)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继国际象棋大师多年前败给人工智能“深蓝”后,人类在自己特别擅长的棋类项目上,再次败给了人工智能,败给了一个人类发明的衍生物。一时之间,“机器人终将毁灭世界”的言论又若隐若现地浮出水面,引发出对人工智能的利弊之争,在集聚短短几天热度后又渐渐降温。
今年初,在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中,百度公司研发的机器人“小度”在人脸识别比赛中战胜了多位人类高手,又再次引起了人机大战的讨论高潮。近年来,人工智能一次又一次赢了人类,对许多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然而,这些新闻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停止。
用逻辑和理性预防危机
关于近些年的人机大战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人工智能发展到拥有自我思想的程度时,有可能会毁灭人类;第二,人工智能毕竟是由人类发明制造,人可以收放自如,被机器人毁灭是无稽之谈;第三,处于观望状态。在大多数非专业领域的平凡人眼中,人工智能虽然离我们生活很近,但其理论精髓并非人人知晓,有争论是正常现象。
霍金最近发表的主要观点是:自从人类文明形成以来,来自生存能力优势群体的侵略就一直存在,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未来新科技,一旦进一步飞速发展,就可能具备这种生存能力优势。它们可能会通过核战争或生物战争摧毁人类,因此,人类需要利用逻辑和理性去控制未来可能出现的威胁。目前,“人工智能”威胁论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正确与否谁也不能妄下断言,只能等待时间去给出答案。但是就像霍金说的那样:人类需要利用逻辑和理性去控制未来可能出现的威胁。不管你持何种态度,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我们都要做好准备。
人工智能发展仍有瓶颈
过去十几年中,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走进我们生活,在一个个新科技产品中发挥作用。在未来十几年,人工智能的走向又将如何?
“阿法狗”和“小度”的胜利,虽然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这么神奇的地步!但事实上,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仍存在不小的瓶颈。就拿“阿法狗”来举例,在围棋的世界里,它无疑是成功的,但其具有高度的专业化和单一的目的性,在其他活动中连最基本的水平也没有。
“沃森”在医疗诊断等应用中取得的成果众所周知,但它仍然只是一个必须为特定领域专门调制的问答机器。“深蓝”拥有大量关于国际象棋策略的专门知识和百科全书式的开放知识,但其代码中仍然受到许多人工编码的局限。目前人工智能的智能范围还比较狭隘,并不能泛化应用,也就是说,像人类一样聪明的通用性人工智能还未被创造出来。
现在的人工智能还远没有方便到可以取代人脑,固有的数据库模式在面对各种不同问题时的死板,会体现得淋漓尽致。人工智能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也相信,人的理性和逻辑,最终会战胜自己的愚蠢和贪婪,真正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而避免霍金所担心的人间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