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看天下/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组作业缘何“组”不起来
张晓清 潘颜
  张晓清 潘颜 (上海交通大学) 本版图片 视觉中国

  临近期末,课程结课给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除了从小学起就熟悉的期中、期末考试外,小组作业也是一种大学里常见的考核方式。小组作业因为可以锻炼成员沟通和合作能力的优势受到众多大学老师的追捧。但其是否真如想象的一样,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呢?

  刚进大学时,面对从前很少接触的这一考核形式,同学们常对小组作业充满期待,对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作业的模式充满了好感,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曾经备受推崇的小组作业却成了同学们最害怕遇到的考核方式。 

  考验组员间同学情谊

  “如果你没有因为小组作业和同学吵过架,则你的大学生活不够完整。”在大学,为小组作业吵架甚至已经成了一件见怪不怪的事情。每个人身边几乎都会发生因小组作业而出现友情危机的情况,期末时的朋友圈也总能刷到那么几条抱怨小组成员的内容,同学们常常因为作业分工的问题产生不快,即使不撕破脸皮,也难免会产生隔阂。“划水”“抱大腿”等行为一次次地考验着同学间的友情,同学们一边痛恨着不出力的“划水者”,一边又期待着能“抱到大腿”,体验一次不劳而获。平日里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在组内讨论时却充当“甩手掌柜”,热闹的微信群在问及分工进度的时候突然“沉默”,一临近交作业的截止日期就频繁以各种理由推托……最后要么是组长在截止日期的前一晚通宵独自做完所有作业,要么是组员们被组长威胁着不情不愿地胡乱了事,然后“相忘于江湖”……

  频频落入责任分散效应

  乔治·华盛顿曾说过:“我的观察是每当某个任务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两个人就会做得更差,三个或更多人时则几乎没什么行动。”我们常常无法在小组作业上做到最好,仿佛所有人的能力一遇到小组作业就大打折扣。这些现象或许可以用责任分散效应来解释。当群体规范和内聚力失调时,人们可能觉得团体中的别人没有尽力工作,或认为个人的努力难以衡量,与团体绩效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故而降低个人努力。当同学们聚在一起完成一个作业的时候,便很容易受到责任分散效应的影响。最后,在全体默契的拖延下,再次落入吵架、赶死线的恶性循环中。

  评价模式助长作风

  责任分散效应也并非不可避免,但老师对于小组作业的评分模式助长了同学间这种“推锅”的行为。比如,最常见的给分模式是按照小组作业的整体效果给所有组员评一个相同的分数。在所有人都是一个分数的情况下,付出更多努力完成作业便成为了一件“不划算”的事情,所有人都希望可以付出最少的努力,轻松地拿到一个分数。一些对小组作业的不良风气有所了解的老师会提出给组长更多的分,却反而加深了其他组员的不满情绪,成员们往往出于“公平”的原因,理直气壮地拒绝完成组长分配的工作,使得小组作业完全成了组长的个人作业。

  他山之石或可借鉴

  在国外,许多课堂的教授在布置的小组作业时间结束后,会给每位学生一张调查表,看看每个学生贡献度有多少。这时,你如果有任何意见,都可以通过该方式表达给教授。这种模式或许对小组作业的积极性和公平性有所帮助。在成立小组之前,应当制定小组章程,包括小组愿景、小组价值观、小组决策规则和小组交流方式等。在工作进行之前,指派小组角色。每一位小组组员需要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只有作出明确合理的分工,才能有良好顺利的合作。分配角色时,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角色的任务,让小组作业能够发挥出本应具有的功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6版:百宝箱/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大咖秀
   第08版:校园风/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公益星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爱美丽
   第12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追剧迷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小组作业缘何“组”不起来
新闻速递
大学生版看天下/大学城02小组作业缘何“组”不起来 2017-12-06 2 2017年12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