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大学城/第四维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石库门走向天安门(下)
张再瑜
■ 谭根雄《破冰——中美《上海公报》1972-2-28 上海》
■ 李乾煜《天路》
■ 吴湖帆《原子弹爆炸》
  张再瑜 (上海电力学院) 文/摄

  水墨记录 震撼一刻

  走过革命的艰辛,踏过解放战争的残骸,新中国后的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在这个板块中所反映的,就是对新中国的歌颂,同时这里也是上海美术创作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板块讲解过程中,一位老人驻足在《破冰》前长久感慨不愿离去的样子令我印象深刻,老人在这巨幅的画作前回忆周恩来总理摔下马后受伤的手臂,眼神中泛起了心疼;讲起周总理过去的事迹,老人的语气中洋溢着激动,“你们生在一个好时代啊!”说罢便继续向前参观,只留给我们一句意味深长的感慨。

  这幅作品的艺术性虽不是最强的,但它用画中的故事再现了当时在锦江饭店周恩来和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签订中美《上海公报》的历史事件,对这一改变世界格局的事件进行细致雕琢,勾起那一辈人心中的回忆。

  角落里悬挂着一幅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水墨作品,但这幅由中国美院收藏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

  画作写实地描绘了1964年原子弹的爆炸。原子弹爆炸是我们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当时苏联专家撤走之后,不向我们提供任何一点帮助,此时却遇到了我们国内三年自然灾害,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一些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率先担起了研究原子弹的重任。不像大数据遍布的今天,从一开始,到1964年原子弹成功试验,我们的科学家全程自己动手研制。那一刻,我们开始在国际上有了话语权,觉得扬眉吐气的不仅仅是毛泽东和周恩来,这更是一次全国人民的欢呼。

  而吴湖帆作为大艺术家,强烈地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他反复观看纪录片、对比彩色照片,进行了自己的一次创新,用中国的传统笔墨描绘爆炸式的蘑菇云,将徐徐上升的烟云巨柱描绘得震撼人心。这是他一次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时代。

  这幅作品感动我的,是存续在科学家和艺术家心中的那份坚毅和坚持的精神,众人齐心为了同一个事业的拼搏。相比而言,自己差得太多。这份感动给了我鼓舞和力量,让我更有信念和信心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给别人,也给这个时代。众人的力量不再微不足道,我会以自己之绵薄,汇聚无限的创新,做力所能及之事。

  “复兴之路” 天路可攀

  穿越一道曲折的“时光隧道”,展现在眼前的即为我国发展以来以上海为代表的几项“巨变”,集中着墨于地铁、磁悬浮、浦东国际机场、现代城市发展等部分,聚焦文化自信,现代农业及城市的高度、深度与温度。

  在“复兴门”板块中,最博人眼球的要数悬挂于馆内的一件装置艺术作品。根据这件作品的创作者李乾煜介绍,这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作品,通过“扫码”模式将96辆共享单车骑到了中华艺术宫,构成一件代表党的历程的装置作品。这件艺术品形似彩虹,象征了美好的意愿和祥瑞的气象,是在重要日子里对十九大的一份献礼和对国泰民安美好愿景的期待和祝愿,以数字“96”象征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96年。这件艺术作品通过扫描墙壁上张贴的二维码可以转动悬挂的任意一辆共享单车,引得前来参观的游客直呼过瘾。作品起名为《天路》,但其实上天之路很难,李白有句诗描写“难于上青天”,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也遍布艰难曲折,但与此同时,这幅作品所寓意得,更多的不是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方可克服一切困难,走上我们的复兴之路吗?在我看来,确是如此。

  这次的展览中还有更多精彩的作品值得品读和欣赏,在这座充满红色底蕴的城市里,不妨来中华艺术宫一睹展览的真容,小编在中华艺术宫,等着你们的到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6版:百宝箱/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大咖秀
   第08版:校园风/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公益星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爱美丽
   第12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追剧迷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从石库门走向天安门(下)
做有信仰、有自信、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大学生版大学城/第四维03从石库门走向天安门(下) 2017-12-06 2 2017年12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