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赛季的开端,往往是对休赛期的训练成果的验收。作为新年的第一个比赛周,又是对大多数球员来说在澳网开赛前的第一站比赛,就已爆出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冷门”:特松加在布里斯班打入四强、兹沃娜列娃在深圳同样杀入四强、伯蒂奇在多哈站进入决赛、39岁的卡洛维奇杀入印度普纳站决赛,成为目前网坛最年长的男单巡回赛决赛选手…… 相较于他们之前的战绩,目前的成绩其实根本不能算上冷门:特松加与伯蒂奇均为之前大满贯亚军,兹沃娜列娃则是原世界第二。然而,因为伤病等理由,他们在巅峰期消失在众人视线中。等到复出之时,作为“85后”的他们,无奈夹于“80后”的费德勒,与“90后”的迪米特洛夫、“95后”的小兹维列夫之间,难以落脚。就像以海明威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成为了一代美国作家的代名词,特松加等球员一直被认为是“废柴的一代”:年轻时可以与巨头抗衡,但总是赢不了,30岁时又会被年轻人爆冷,总与冠军无缘。 经过上赛季新人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到这个赛季,“老家伙们”终于重出江湖。也许是他们离开前的最后一搏,也有可能是他们焕发第二春的开始。尽管不如巨头那样无敌,也不是弱者那样菜鸡,就是这样尴尬的处境,让他们一直是网坛的匆匆过客。他们复出的不易,只有他们自己明白。 就好比现在常说要看情怀,看到“费纳决”仿佛回到10年前费德勒扎个小辫、纳达尔留个披肩长发打球的样子,而现在隔网相对的不仅一个已经秃头一个依旧头发茂密,更是两个传奇之间的对决。但看情怀,看的不仅仅是巨头和一代人的记忆,更是一代代球员之间的更替。老球员势必会退役、离开,也一定会有新球员来接班,但老球员能不能功成名就,这又是另一回事。 当然,这个赛季能够看到像特松加等这些球员的回归,对于网坛本身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他们的比赛,不会像之前那样精彩,并且他们输球也可能成为常态,但至少他们还在坚持。对于特松加、德尔波特罗来说,他们不仅要与伤病斗争,还要与自己、与对手抗争。他们能够复出,能够在退役前再捞一把,也是极好的。他们打球,不在于拿多少大满贯,而在于能够坚持。 就好比霍普曼杯的费德勒与小威历史性地隔网相对,已是一个时代中的两位传奇的会面。尽管是在混双赛场,但他们两人的会面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不但在于传奇的身份,更在于也许他们的比赛看一场少一场。同理,不像费德勒、小威那样无敌,但同样已是老将的特松加等人,也要面对残酷的现实。但至少这个赛季,我们还能在球场上看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