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雷副司长一行与本市七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代表进行了座谈会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摄 |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丁荣 现场座谈聆听一线情况 响应需求 做强标准提升服务 1月4日,王雷副司长一行与本市七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代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会,现场聆听俱乐部发展情况和需求,并现场答疑解惑,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主持座谈会。超越体育俱乐部、咕噜咕噜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吉祥足球运动俱乐部、跃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滨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绿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刚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代表先后作交流发言。 座谈会一致认为,青少年体育社会力量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同时俱乐部自身需要有固定的场地设施、稳定的教练员队伍、完善的培训体系和适宜的赛事平台。同时,青少年体育社会力量教练员的资质需要进一步培训提升,政府部门需要对此制定标准,并通过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教练大赛等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育社会力量培训资质和能力的提升。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王雷表示:“社会化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未来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动员社会力量办体育,是中国体育未来发展重要的生力军!”王雷认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要围绕教育的需求,促进青少年体质提升,同时挖掘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各级体育部门要加强对青少年社会办训机构教练员的培训,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来促进师资水平提升。王雷透露,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将出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规范性指导意见》,以此制定标准、划清底线,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体育市场良性发展。 王雷强调,要加强青少年体育的宣传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宣传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性,要对社会、学校、家长进行多层次宣传,通过宣传让更多人领悟体育的教育功能。“我们也要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优秀基层教练员、社会俱乐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活力 社会力量涨势快 近年来,上海市体育局积极深化青少年体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通过社会力量的星级评定、内涵建设、俱乐部联赛、品牌活动等方式不断强化俱乐部规范建设、做大做强。 通过“敢于放”的改革,上海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释放出强大活力。近年来,上海市体育局以海纳百川的思维,欢迎各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通过开展有关青少年体育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对创新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较好地促进作用,一批常年关注和参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社会力量正在茁壮成长。上海市体育局从2015年开始组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联赛从2015年最初的三个项目到目前的15个项目,参加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已达近6000人。去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的指导下,积极参与2018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上海站)工作,开展了田径、足球、篮球等共11个项目36期公益夏令营,丰富青少年暑假体育生活。 通过“善于管”的改革,上海的青少年体育社会力量越来越规范。2018年,经过前期申报、培训、区体育局推荐、听取汇报、实地评估、网上公示等程序,又有21家单位经市体育局批准,被命名为上海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本周期内,上海青少年俱乐部每年都增加20家左右,以社会力量办为主,目前社会力量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占总数32%。市体育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上海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星级评定,评选出2019-2021年度上海市星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0家,其中五星级俱乐部一家、四星级俱乐部20家、三星级俱乐部20家、二星级俱乐部11家和一星级俱乐部25家。 通过“精准服”的改革,上海的青少年体育社会力量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组织部分俱乐部管理人员参加了三次全国培训班;组织了四次全市俱乐部人员培训,课程包括:俱乐部规范运作、民非会计制度、青少年体育的大数据应用、青少年体适能应用推广、青少年训练体系发展趋势、青少年营养健康管理等。 在上海市体育局的“放管服”改革下,上海的青少年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加,青少年体育组织日趋活跃,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多样化,青少年体育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正在呈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