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 |
![]() |
通过“体医结合”,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共同推进80个智慧健康小屋建设 |
“从小体育到大体育,从体育到体育+”,2018年上海市体育局以改革的锐气、开放的胸怀,积极推动上海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在2019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就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接受本报专访。在改革开放再出发之年,上海体育以高质量发展为理念,用情服务,用心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市民的感受度和体验度。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丁荣 提升市民体育生活品质 东方体育:体育场地不足是上海全民健身供给的难点、痛点,市体育局将如何通过改革形成“合力”,让各方面共同来拓展体育设施和面积? 徐彬:我们的工作落脚点是要办市民满意的体育。要做到这一点,光靠体育部门一家不够,要动员全社会办体育,凝聚各方力量,动员社会各方参与。 2019年我们将大力推进年度市政府体育实事项目。在公园、绿地和社区中新建改建100条市民健身步道、60片市民球场和3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确保项目经费落实、设施布局合理、建设质量达标,大力推动各类便民利民的体育设施建设。同时我们以黄浦江、苏州河两岸贯通开放为契机,支持有关各区完善配套体育设施服务体系。发挥区体育部门和街镇的作用,着力推进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建设。 我们将与各委办局通力合作,共同推进体育设施建设。通过“体医结合”,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共同推进80个智慧健康小屋建设。通过“体绿结合”,会同市绿化市容局积极推进公园绿地中的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市民身边的健身空间。通过“体农结合”,会同市农业农村委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更好发挥体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通过“体企结合”,支持临港集团打造城市运动中心,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及设施进园区,扩大园区健身场地供给。 东方体育:上海全年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培训在数量上屡创新高,如何通过优化服务让市民获得更高品质的服务? 徐彬:我们将努力提升市民身边的体育赛事活动质量、做强市民身边的科学健身指导来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是要优化赛事活动。创新办好2019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丰富项目设置,扩大合作范围,全面办好项目联赛、项目系列赛和品牌特色赛事活动,优化办赛标准,提升服务品质。二是深化全民健身赛事“放管服”改革。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赛事服务的同时,加强体育赛事的赛前招投标和赛中监督,以及赛后评估,建立科学的赛事评价体系。同时,在“精准服”方面下功夫,通过开展提升全民健身赛事负责人能力的各类专业培训,提升办赛单位的业务能力,引领、指导办出更高质量的全民健身赛事,让市民获得更好的参赛体验。三是强化科学健身培训。围绕建设健康上海的目标,加强体医结合,积极开展慢性病运动干预。继续推进“你点我送”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拓展配送项目和服务范围,提供体育健身技能和科学健身知识讲座,让市民更好地体验身边的健身指导服务。四是提升健身指导人员能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健身指导专业能力和水平。 东方体育:青少年体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如何让申城的青少年获得更多运动的机会? 徐彬:我们将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双休双假为重点,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社区青少年体育配送等活动,将青少年体育服务纳入爱心暑托班,帮助青少年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切实增强体质健康。进一步加强以青少年体育协会为枢纽的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继续举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青少年体育暑期品牌赛事活动,创办上海市青少年“3对3”篮球超级联赛等赛事,为青少年搭建体育交流平台。会同市教委共同推进“三大球”和田径等校园运动联盟建设。创新开展“优秀运动员进校园”活动。 提升体育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 东方体育:在过去一年里,上海体育产业风起云涌。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体育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徐彬:近年来上海体育产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上海体育产业正在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上海体育产业总规模1266.93亿元,实现增加值470.26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比重1.6%,高于全国占比的0.9%,处于全国前列。按不变价计算,2014年到2017年总规模平均增长18.2%,增加值平均增长15.1%。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2017年体育服务业总规模已达到829.45亿元,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比重达到65.5%,已经基本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消费端方面,2017年人均体育消费已达到2460元,占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4.2%,占人均消费总支出比例6.2%,均较前两年度有所提升。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有三个维度,一是体育赛事之都,二是体育资源配置中心,三是体育科技创新平台,我们目前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一是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积极对标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第一梯队全球城市,构建与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相匹配的、兼具上海特色的体育赛事体系。 二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形成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格局,完善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引领的产业体系,优化以重大体育场馆设施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空间体系,不断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能级。 三是推进体育产业品牌化发展。将体育产业积极融入上海“四大品牌”建设,使体育产业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力量。 四是提高体育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加快提升上海在全球范围内吸纳、凝聚和配置全球顶级赛事、设备、人才、资本、科技等各类体育核心资源的能力,增强上海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五是建设充满活力的体育科创中心。抓住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支撑,优化体育产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发体育企业的创新活力。 六是推动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深入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长三角三省一市各自优势,加强体育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项目合作,共同促进区域体育产业联动发展。 东方体育:上海将如何打造国际一流的体育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参与体育事业? 徐彬:我们要积极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遵循体育产业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体育部门放管服改革,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体育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体育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 一是要继续贯彻本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文件,重点推动“体育产业30条”落地落实,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结合大调研工作广泛听取民营体育企业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二是搭建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与上海联交所合作,推动赛事举办权、场馆运营权等体育资源要素合理配置、自由流动,为民营企业进入体育服务领域提供更大舞台。支持办好2019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资源配置上海峰会等活动,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打造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 三是支持和指导上海市体育产业联合会筹建和运作,发挥体育产业行业组织的作用,广泛吸纳民营体育企业加入体育产业联合会,加强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东方体育:上海市体育总会在2018年完成了换届,在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90多家体育协会未来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徐彬:2019年是上海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创新的深化年。市体总将重点围绕“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打造示范性精品赛事活动、推动市体总自身建设上水平”三大核心任务,全力推动本市体育社会组织社会化、实体化、专业化、国际化、规范化建设。我们将完善《上海市体育社会团体专项资金奖励意见》,优化奖项设置,提升奖励幅度,扩大评选覆盖。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协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活动,培养一批国内知名的协会专职秘书长,服务体育爱好者,助力体育产业提升,推动体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