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第十一届“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系列赛圆满落幕 |
![]() |
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很精彩 |
![]() |
龙华烈士陵园成为起点 |
军民同赛稀释距离感 普通人与部队官兵,寻常情况下,这二者间的交集或许并不算多,但有趣的是,若有互动发生,那番场景中时常便会有体育元素在穿针引线。 昨天,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第十一届“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系列赛在嘉定区市民体育健身中心圆满落幕。今年的军民健身系列赛持续一周,共设立了保龄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城市定向、软式飞镖、跑步射击联项和拔河八个项目,而办赛场馆也覆盖到了全市的多个区。 普通市民里多有运动达人,但说到去和部队官兵同场竞技,他们真的不会心里打鼓吗?今年的军民健身系列赛里新设立了一个看着就“高精尖”的项目——跑步射击联项,而在这片赛场上,记者就听到了不少市民参赛者特别“怂萌”的心里话。 “我们队顺利完赛了,成绩嘛就跟预期的一模一样,没练过射击的人在电子靶射击点一枪未中,停够70秒后再出发,而有点射击基础的队友则正常发挥。我觉得,这次来参赛的目标已经完全达到了,坚持到底,完赛就好。看看部队系统的队伍,他们不是我们的对手,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够我们学习很久了。如果明年有机会再来参赛的话,希望能比今年小有进步。”闵行区代表队的陈红霞向记者介绍道。 据说,最初听到军民健身系列赛里新增跑步射击联项时,几乎后来报名参赛的所有普通市民队伍当初都是望而却步的,“射击?没基础啊,太难了,不敢报名”。后来,还是各支队伍的领队努力动员,队员们才“横竖横”、抱着必输的决心来重在参与了。但最后的参赛体验,却让不少市民参赛者有了意外收获。 金海艳是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队的一员,在有了这次的参赛经历后,她对单位团建拓展活动突然有了新思路。在金海艳看来,团建拓展活动旨在打造的就是团队的“精气神”和凝聚力,而他们在部队官兵身上恰好就看到了榜样模板。“我们已经想好了,这次回去后要在单位里组织体育健身小组,这既是为了强身健体,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工作。” 今年是“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系列赛的第十一届赛事。部队和地方参与热情高涨,参赛规模逐步扩大。从第一届仅三支驻沪部队参与,到今年有14支驻沪部队、两家大学、五家地方民众及企业队,共21家单位参赛。赛事由上海市双拥办、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上海市体育总会、嘉定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最特别的缅怀 体育走进“红色地标” 在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版图上,众多“红色地标”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我们这座城市里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今体育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开启了对“红色地标”的另一种阅读方式。 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第十一届“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系列赛的城市定向赛,将比赛舞台选在了龙华烈士陵园。 更有纪律地签到、集结,在比赛开始前向烈士纪念碑献花,不落下一张纸屑地文明参赛……与人们印象中的定向赛相比,这场比赛在让参与者动起来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份向先辈英烈的致敬和一种向“红色文化”的走近。据记者了解,在比赛中进行“红色文化”的熏陶,这正是该定向赛的亮点。 除了军民健身系列赛外,其实,近年来申城已有不少群众体育赛事已将“红色地标”“红色文化”以不同形式,纳入到赛事的布局中。其中,大名鼎鼎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自然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项。早在2016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中,中共一大会址就被新添到了赛事路线中。 而在近年中,如果你是一位对申城群众体育有所关注的有心人,恐怕就不难发现,体育与红色文化的交融正日益频繁——换句话来说,“红色地标”已成沪上大小群众体育赛事的心仪之选。 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人民英雄纪念塔、龙华烈士陵园、鲁迅纪念馆……丰富“红色地标”是上海城市血脉中红色基因的具体表现,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然,文化熏陶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除了“走进去、受教育”外,体育则是为之补充了一种“动起来感受”的方式,而后者的长处之一无疑便是“接地气”、更容易为年轻一代所接受。 新成员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大赛 “以体交友”促民族团结 回族的头巾、蒙古族的袍子、维吾尔族的裙装、苗族的银饰……上周六,色彩鲜亮的少数民族元素和从全市四面八方而来的参赛者,汇集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体育馆里,为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新成员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大赛的开幕喝彩加油。 本赛事由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上海市体育总会主办。在2019年的下半年,上海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大赛将共分10场比赛进行,办赛地点会分布于全市各区,毽球、蹴球、板鞋等原本不太为城市人所熟悉的运动项目,也有机会借此平台为更多人所知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是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年,上海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大赛的六个竞赛项目都是从前者的设项表中精选而来。两相呼应,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将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大赛纳入进来,就有了格外的意义。上海有着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良好基础和平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的一些趣味性高、参与性强,并且便于展示和宣传的参赛项目纳入到今年城市业余联赛的特色品牌赛事中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进一步夯实上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基础。 赛事名称是“上海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大赛”,难道说,只有少数民族的体育爱好者才能来报名参加?当然不是这样。据了解,主办方最大的心愿就是“以体交友”,促进民族团结:打开大门,为少数民族运动项目爱好者打造更广阔的平台,提供更优秀的赛事体验,同时,活动还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赛事设立的六个竞赛项目中,由于场地门槛低和较易上手的特性,毽球成为了“门面项目”。从开幕日现场的情况来看,报名毽球项目的市民队伍确实最显人多势众。 这次,鲁迅公园毽球队共有25名队员报名参赛,这数字占到了队伍总人数的六成。“上海有好几支毽球队伍,我们是当中比较年轻的一支,组队才两年多。大家基本都是以公园为据点然后组队的,比如我们是鲁迅公园队,别的还有中山公园队等。能有这样的比赛让我们跟少数民族朋友、跟喜欢毽球的爱好者一道比赛交流,也是很好的机会。”鲁迅公园毽球队的领队向记者介绍道。 除了竞赛项目,上海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大赛还会随比赛展开一系列“动静结合”的活动,为的也是借办赛机会让大家对各少数民资的文化有更丰富的体验与了解。比如,他们会举办不同民族主题的歌舞文化展示、民族传统手工制作、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创意集市和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