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队在“二青会”冰壶项目中成绩突飞猛进 |
获得如此一个成绩,让所有的参赛队伍,包括上海队自己都吃了一惊。“像上海、宁波这些南方的城市,在这次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上海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冰雪项目‘北冰南展西进东扩’战略的代表性城市,这些年青少年冰壶的发展势头一直很好,但取得这样一个成绩还是让我们蛮惊喜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冰壶比赛裁判长李操表示,虽然“二青会”只是青少年赛事,但上海、青海、宁波、六盘水等参赛队伍的集体发力也代表着近年来“北冰南展西进东扩”战略开始初见成效。 专题图文 特派记者 李一平 发自长春 场馆+教练双管齐下 软硬件全面 赶超传统强队 从2012年冰壶项目进入上海到如今,其实满打满算这个项目在上海扎根也就不到八年的时间,比起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引入冰壶项目的黑龙江、具有得天独厚地理优势的吉林,申城的冰壶基础还尚显薄弱。 “当我来到上海执教的时候,最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场馆方面的积累。”在原国家冰壶男队队员、哈尔滨优秀冰壶运动员徐晓明的印象中,场地应该会成为他带队上海队所遇到的首要难题。但来到上海担任教练后,徐晓明发现不仅有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这类依托教委的场馆,就连黄浦、徐汇的区体校也有专业的冰壶训练场地。据了解,目前上海共有三个专业冰壶场馆,静安、宝山等区也正在准备筹建相关场馆。“甚至可以说,比起黑龙江场地的数量和质量来说丝毫不差。” 在这次“二青会”冰壶项目的赛场上,徐晓明也遇到了不少老熟人。在女子团体乙组的决赛中,徐晓明就和在国家队时的师弟陈路安所带领的青海队交手,最终摘得上海队宝贵的一枚金牌。无论是徐晓明还是陈路安,随着高水平教练员从传统北方队伍向其他地区辐射,在很大程度也上带动了全国的冰壶水平提升。 除了徐晓明外,上海市冰壶协会还在2017年运作引进了他的妻子、原韩国女子冰壶队队长金智善,以及冰壶名将曹熠伦、张芷源,四人共同组成了本次上海冰壶队征战“二青会”的教练组。 冰壶氛围还需培养 体教结合是最终途径 “这次我们的确发挥的也比较好,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绩,但作为主教练来说,我还是认为上海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比起黑龙江、吉林等省市的队伍,我们还有许多可以提升的空间。”上海冰壶队主教练徐晓明表示,走下领奖台一切重新开始,比起北方在冰雪项目上先行一步,上海在国家队、国家青年队方面仍然还是个小阿弟。 “上海作为南方城市,发展冰壶、普及冰雪运动还是有不小的难度,虽然黑龙江、吉林在场馆上可能对比上海已经没有太大的优势,但冰雪运动的氛围仍然是无法比拟的。”在“二青会”冰壶比赛的赛场边,就是吉林省速滑队的训练场地。比赛期间,可以看到不少的队员分批前来进行体能、上冰训练。徐晓明介绍,以冰壶项目为例,哈尔滨的冰壶运动人口在千人左右,而上海目前的冰壶运动员才刚刚超过100人。 “虽然直观的对比上的确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从人员的增长上更能看到上海的发展历程。”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校长郑昕波回忆,徐汇区作为最早开展冰壶项目的地区,2013年首批与华理附中合作招收的冰壶队员才12人。经过六年时间,目前徐汇区还与上海信息管理学校达成了合作,总的冰壶项目运动员也超过了50人。2016年3月,徐汇区体校还建造了首个区属的冰壶专业场馆。 除了项目氛围以外,如何在体教结合模式的大势所趋下,为运动员解决读书的后顾之忧成为了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冰壶运动的关键所在。在黑龙江省,不少冰壶运动员退役后都能找到妥善的途径进行学业上的深造。好消息是,在今年年初,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成为了上海首批获批冰雪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其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则专门面向冰壶项目招生,完成了上海市冰壶运动“大、中、小学一条龙”的最后一块拼图,为上海冰壶运动员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