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精准服务办赛主体

不忘初心提升市民获得感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2019年07月22日        版次:A15    作者:丁荣

     2019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第二次专题培训举行

  成为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办赛主体,就会得到“手把手、找上门”的精准服务,充分体现了“店小二”精神。7月16日至17日,2019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第二次专题培训在一号运动中心举行,来自各区体育局全民健身赛事负责人、城市业余联赛办赛单位赛事负责人约160人前来“取经”。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城市业余联赛组委会副主任赵光圣作培训动员。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丁荣

  从“初心”出发

  优化赛事质量

  城市业余联赛是上海市体育局自主IP打造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2019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于1月1日至11月24日期间举行。今年上半年,城市业余联赛已累计开展了各级赛事1900余场,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据统计已有45万多人次参加到了项目联赛、品牌特色赛以及项目系列赛的各项赛事活动。

  办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办人民群众满意的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本质,也是党的初心在体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创办之初,就立足于市民,把满足市民对全民健身赛事的需求作为办赛的目标。在办赛的过程中,上海市体育局始终注重收集市民对这项赛事的反馈。由体育系统干部担任的城市业余联赛观察员始终深入赛场,对比赛进行观察和监督,在第一线了解市民对赛事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以体育明星为主要成员的志愿团则通过自身影响力来发动引领更多的爱好者人群参与比赛,奥运冠军陶璐娜以及世界冠军庞佳颖、钱震华等体育明星积极参与业余联赛的推广活动。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认为,办人民满意的城市业余联赛,一方面要更多地丰富赛事项目的设置,让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市民都能够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地提升赛事活动的品质,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体育管理部门精准地服务办赛主体,才能促进办赛主体更精准地服务市民的体育需求,真正体现办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不忘初心。”

  “传经送宝”扶企业“上马”

  本次公益培训旨在提升2019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各办赛单位办赛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全民健身赛事资源方面的作用。本次培训为期两天,在体育营销和大型活动领域拥有20年从业经验的崔英善和原NBA(中国)副总裁邱志伟前来传道解惑。培训深入探讨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从大众参与型体育赛事的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到赞助、票务、特许等关键开发渠道,培训内容从宏观到具体,理论结合案例,丰富而实用。

  近年来,本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提供更全面的办赛指导,主动做好服务办赛主体的“店小二”。市体育局通过举办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积极发挥市场在配置全民健身赛事资源方面的作用,不断优化上海群众性体育赛事的营商环境,特别在政策完善、经费扶持和服务培训上不断得到加强,全民健身赛事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市民“一起上赛场”氛围高涨。除了两次大型公益性培训之外,组委会还积极搭建资源交流平台,将在8月和10月举办第三、第四期沙龙活动。上海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桂劲松表示:“服务企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相信,只要正确把握‘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真心诚意地为企业服务,就能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 

  自2017年创办以来,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参与的社会力量逐年递增,今年年初的2019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推介会,共吸引300多家企业、协会,达到历年之最。为了让办赛单位更高质量办赛,上海市体育局在精准服务办赛单位方面下足功夫,进一步深入推进“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构建全民健身工作大格局,做好“店小二”。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城市业余联赛组委会副主任赵光圣认为,对于办赛主体的服务要在“精准”上下功夫,既要在行政权力上做“减法”,也要在优质服务上做“加法”。“我们通过培训来提升办赛主体的办赛能力和办赛水平,同时也搭建培训和交流的平台,让企业之间形成经验交流,在资源上强强联手,为市民提供更好的赛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