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为每年的最后一项大满贯赛事,美网开始前总有一系列的热身赛:男子方面,就有华盛顿国际赛、温斯顿萨勒姆站、辛辛那提以及罗杰斯杯两项大师赛等多种级别的赛事。在这些赛事之中,两个大师赛更被认为是美网男单冠军的风向标。而在今年,这个风向标指向了一个“95后”。 从华盛顿到蒙特利尔,再到辛辛那提,“95后”的梅德韦杰夫全部打入决赛。并且在蒙特利尔举行的罗杰斯杯与辛辛那提大师赛中,他均是以在半决赛击败德约的方式闯入的决赛。换句话说,德约在连续两周的大师赛半决赛中都输给了同一个“95后”。尽管在华盛顿与蒙特利尔的决赛中分别输给克耶高斯和纳达尔,但不可否认,有“总理”之称的梅德韦杰夫是本次美网前系列热身赛的最大赢家。当然,也没人想到会是他。 在现在的“95后”球员之中,小兹维列夫、西西帕斯两人可以说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有颜值还有成绩,坐稳世界前十,甚至前五。而在他们以及后起之秀们的“碾压”之下,俄罗斯的几位“95后”就显得不太耀眼:虽然卡恰诺夫、梅德韦杰夫也是世界前十,但总是缺少该有的气场。他们两人,可以说是翻版的达维登科和萨芬。如果还要带上“小老弟”卢布列夫,那就是现在俄罗斯男子网球的“三驾马车”。如果说之前这三驾马车跑不快是在蓄力,那么现在应该是发力之时。 俄罗斯的“95后”难熬出头,其实是所有“95后”的男子球员的通病:成名再早、击败过的巨星再多,到了大赛面前“纸老虎”的本性就暴露。从“85后”开始,到90后,再到“95后”,很难有人能打破三巨头的统治。“85后”的德尔波特罗曾在美网男单折桂已是惊喜。就像小兹维列夫与西西帕斯,其他赛事的冠军再多,唯一被人诟病的一点就在于在大满贯难有突破,常常止步于八强、16强。费纳德三人之所以能统治大满贯,一在于他们三人经验丰富,他们打过的大满贯比赛的场数,比很多年轻球员参加过的所有比赛的场数都要多;二就在于年轻球员往往会把巨头当作神,认为他是不可战胜的,那么在开赛前,这些小萝卜头就输定了;三就在于,像小兹维列夫这种年轻球员中的尖子生,常会高估自己的真正水平,本该是个大满贯男单四强的水平,却强加个大满贯单打冠军的目标,这样一来,适得其反,能有大满贯男单八强已是幸运。 就像梅德韦杰夫能连续两周战胜德约、卢布列夫能在辛辛那提击败费德勒,不可否认,两位巨头的状态都不在最佳,但梅德韦杰夫更有策略、卢布列夫的正手更暴力同样是不能否认的事实。相比起其他“95后”,尽管他们受到的关注更少,但不代表他们无法有所作为。不说能否拿下美网男单冠军,如果说是黑马,他们绝对够格。 想做冠军,先从黑马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