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第二期“精武大师”公益培训活动圆满举行

将国家级非遗项目发扬光大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2019年08月19日        版次:A15    作者:徐杨一凡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鹰爪翻子拳总教练陈桂学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杨氏太极拳总教练傅清泉

  本版图文 本报记者 徐杨一凡

  “以武术为基础,以体育为延伸,以文化为引领,以精神为旗帜。”学习武术技法,首先能够强身健体。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人们方能从事好自己所爱的工作与事业。其次,在习武的过程中,武术前辈们不屈不挠、反抗压迫的精神将鼓励人们更好地关怀旁人,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帮助市民。如此便是习武的最终奥义。

  8月12日至14日,由上海市精武体育总会主办的“精武大师”公益培训活动连续第二年在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举行,国家级非遗项目“鹰爪翻子拳”传承人,河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保定精武体育会会长、上海精武体育总会鹰爪翻子拳总教练陈桂学,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杨氏太极拳总教练、杨氏太极拳传承人傅清泉亲自传授武艺,吸引了余姚、海盐、上海等地以及巴西、日本的八十余名武术爱好者前来参加培训。

  两位大师在培训中一丝不苟地讲解了动作要领,纠正了各位学员在平时练习时没有注意到的诸多误区,并一一进行了亲身指导。经过正统的学习和刻苦的练习,学员们在短暂的课程中掌握了技术要领。时间虽短,但大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的学员都感受到了中华武术的魅力。这是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举办的第二期“精武大师”公益活动,今后,协会将继续举办这一活动,让精武传统武术文化得到更加广泛地传承和发扬。

  两大拳种轮番上阵 精武精神代代传承

  鹰爪翻子拳和杨氏太极拳作为精武武术中的两大拳种,都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选择这两项武术作为活动的主题,不仅是对精武武术的推广,同样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通过学习武术,我们还能了解那些武术前辈、精武的先人可歌可泣的故事。”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常务副会长薛海荣补充道,“比如像鹰爪翻子拳创始人陈子正先生,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不畏强暴和压迫的故事,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

  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拳术“八闪翻”的衍生拳种,鹰爪翻子拳由精武“四大名师”之一、民国时期著名的鹰爪王陈子正先生经过三十年的悉心研究和充实逐步完善、发展而成,如今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人气。“鹰爪翻子拳不仅能强身健体,还有技击作用,主要由力量、速度和技术三方面构成。”薛海荣介绍道。

  凭借显著的健身作用、突出的技击性以及超强的实用性,鹰爪翻子拳自创立起,便深受武术界称赞与喜爱。2008年6月,鹰爪翻子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本次活动所邀请的陈桂学即为传承人之一。“在咱们上海这地方,练武术的比较多,水平也比较高,所以我希望能够懂得和练习鹰爪翻子拳的人就更多一点,因为它是国家级非物质化遗产,是很值得推广的一种拳术。”陈桂学说,经过两天的接触,他感觉到学员们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对他们而言,从鹰爪翻子拳入手学习是比较合适的。

  “鹰爪翻子拳是咱们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发扬光大。”陈桂学感慨道,“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举办的这个公益课程和我们目前鹰爪翻子拳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很有意义。”据了解,精武体育总会还计划在接下来举行鹰爪翻子拳的比赛,敦促学员们更积极地演练,也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学习这一拳法。

  比起鹰爪翻子拳,杨氏太极拳在普通市民中的普及范围或许更广,习练人数也相对要多一些,甚至在亚洲、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广泛的推广。据薛海荣介绍,从精武的太极名师傅钟文到傅声远,再到傅清泉,傅家祖孙三代一直致力于普及、推广、规范杨氏太极拳,“这几年傅清泉一直在致力于杨式太极的不断传播,他做了大量的工作。”

  “很多人觉得太极很容易,我家门口小院子里就有人教,没有神秘感、仪式感。”傅清泉笑着摇了摇头,“当然了,普及是好事,落实了我们国家全民健身的一种策略,但是又出来了很多‘劣质品’。”在他看来,虽然练习太极的人越来越多,能正确掌握太极技法和精髓的人却还在少数,不少人只是依样画葫芦,做的动作都不甚规范,最后反而对膝关节造成了损伤。“所以有这样一个培训班就很重要,学员们通过正统的学习之后,可以相对专业地进行太极拳的推广。对他们的培训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太极拳在整个社会中的健康发展。”傅清泉说,精武体育总会举办这样的公益活动,彰显了协会富有远见、首屈一指的理念。

  在课程间隙,不时有学员来找傅清泉握手、合影,他都面带笑容地一一应允,“其实他们说我是大师,我自己并不这么认为,重要的是传承。”几天前刚在新加坡获颁中国武术金鼎奖,傅清泉开课当天清晨5点才飞抵上海,结课后又要马上前往香港进行交流,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傅清泉几乎都在外进行杨式太极的推广。

  “正宗的杨式太极拳,动作确实规范、标准。傅清泉老师能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来教一些动作,我觉得这非常好,非常接地气。”学员钱承飞感慨道,他今年不仅参加了杨式太极拳的学习,也体验了鹰爪翻子拳的课程,“陈桂学老师通过套路的演练和一些基本动作传授,让我们真正知道鹰爪拳的特点是什么,理解了它作为非遗项目特有的东西。”

  中国拳术吸引日本民众

  “到了国外以后,才真正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胡叶丹是从日本和歌山回来参加这次培训课程的,她已经在日本生活了将近三十年,“太极拳在日本很普及,他们都很喜欢。”胡叶丹介绍道,最早是她自己一个人为了调养身体,在公园里独自练拳,一些家住附近的居民看到以后对中国的拳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开始跟着她学习。此番回国参与精武体育总会举办的杨氏太极公益培训课,胡叶丹觉得自己对太极拳的内在和精髓有了新的理解,“我们原来学竞赛套路比较多,内在的东西少,就打一个框架,而杨式太极拳呢,内在的东西比较多。中国武术丰富得不得了,确实需要把这些推广出来。”

  后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胡叶丹带领几个班级的爱者一起练习拳法,不少同好自发聚集在一起组织了一个协会,名字就叫中国传统健身协会。到了2004年,胡叶丹加入了精武会,她也经常带领学员们来到上海的精武体育总会学习正宗的拳术。也就是那时候,胡叶丹的协会正式更名为日本精武体育会(和歌山),成为了精武会在日本和歌山的分会。

  目前,协会共有240多名会员,17个班级。除了教授太极拳,还有木兰拳、中国民族舞蹈等课程。对于日本学员们来说,能有如此丰富的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学习,着实让人喜悦。相比起茶道、插花等日本常见的社会文化课程,精武会的课程收费相当低,基本上属于公益性质。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精武体育会心系公益,传承、推广中华武术和文化的初衷从未变过。

  “地球是由人、由社会组成的,我们不光要通过‘走出去’、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东西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我们国家的先进东西也可以通过武术作为一个桥梁,传播到各国,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薛海荣解释了精武体育会进行武术的全球传播时的理念,“这次我们请的两位大师,一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陈桂学,他是雄安新区雄县的,中共雄县的宣传部副部长也来参加了我们的活动,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通过这次活动也加强了武术在国内的传播。”

  精武始终

  热心公益

  “举办这项公益课程的初衷,是我们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作为一个成立一百多年的社会组织,本着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神,应该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武术的传播,尽我们社会组织应尽的一份力量。”薛海荣说,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使中华武术瑰宝宝库中的鹰爪翻子拳和杨氏太极拳得到更好地传播。

  按照最初的设计,对于这两个拳种的公益培训课程将一共举办三期,去年是第一期,在圆满结束今年的活动后,协会在明年还将继续把这项公益活动做下去。未来,精武将开设其他拳种的公益课程,包括华拳、查拳等优秀拳种,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强身的快乐,得到精神的满足。

  在身体力行进行武术技法公益教学的同时,经常致身于公益事业的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还在今年把精武的一些传统武术、哲学和历史以故事形式做成了一本有声书,《精武风云录》。

  对精武体育总会来说,公益活动不仅局限于传统武术,还包括通过协会的一定的投入和付出,让人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获得教育,“我们希望让中国的武术为更多的民众所喜欢。我们也将会为武术面向世界各地的传播,为武术进奥运,尽我们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