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陈戌源通过选举,全票成为了新一届的中国足协主席。在国内的体育界,大概足协主席是最难当的。如何改革、颁布什么新政,往往是关键。此前的许多政策为何到了现在会被诟病,就是那些政策只是图一时之快,而无法长远地站稳脚跟。足协的任务是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这应该要能体现在方方面面,而非只体现在联赛、国家队身上。 在陈戌源给足协下的定义中,他特别加了几个词:具有公益性和广泛代表性、专业性、权威性。就如陈戌源自己所言,足协的本质是“足鞋”,鞋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但现在的局面,还只是在给小脚穿大鞋的层面。足协的工作范畴,除了男女足和各级联赛,更应该体现在打下群众基础。我们缺的不是喜欢踢球的人,也不缺专业球场,缺少的是先进观念。这种观念不仅在足球身上要有体现,说得广泛一些,可能对“体育”两个字,我们还常常有偏见,偏见就在于我们往往认为“运动员等于差生”、“踢球还不如做题”。 这样的偏见已习以为常,就像一直以来认为女生踢球就是“野”的观念一样。但有这样观念的时代应该结束了。如果女生都不踢球、原本喜欢踢球的小孩子不得不被埋在题海中,从国家队的角度来说,以后女足谁来踢、青训的小球员在哪里?从个人角度来说,多一个兴趣就是希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到底多少人的观念会改变呢?陈戌源提出的这几个词,除了要专业权威做实事,就是要让足协能够打下足球的群众基础。这样的要求,已不是多建球场、建足球兴趣班层面的事,而是新旧思想之间的转变。若是不改变陈腐的观念,花再多的钱、建再多的球场都只是在浪费。 当然,除此之外,陈戌源还提到了中甲、中乙、女足等鲜少被提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被“爱搞事”的中超或是男足国家队遮住了光。除了升降级,低中超一二等的中甲和中乙几乎“上不了台面”。联赛水平低、了解的人少,不代表足协能够对他们熟视无睹。球迷能在各级联赛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去看,但足协不能。低级联赛反倒应该要更受到足协的关注,毕竟那里的球队的发展不会像中超那样“不愁吃穿”,更需要外界的扶持与关注。还有就是女足,关注女足不是因为她们成绩比男足好,而是在女足发展上我们已经落后德国、美国、西班牙等世界一流球队许多。联赛赛程过紧、关注度不高,外加踢球的女生少,看上去问题不比男足少。 改革的本质,就是在现有的框架里调整。到底是让鞋变得跟脚,还是让脚适应鞋,都不会是马上能解决的问题。 只有当脚长大了,才能穿大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