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周专栏稿《先说一个问题》,说的是中国女足水平不高是因为高质量比赛太少。今说第二个问题,中国女足辉煌不再,青黄不接,每况愈下,球员退役过早是主要原因之一。 ● 上海女足曾有一球员叫徐雯佳,身体素质之好,速度之快,往返跑能力之强,国内球员少有。徐1989年生人,2013年打完全运会后,就退役了。 与徐同时退役的还有尤佳、李莉等14位球员。尤、李都曾是国脚,技战术能力与比赛经验都在成熟期,正是当打之年。她们退役时,26岁。 ● 徐等退役是在职业化之前,那时,球员拿的死工资,月薪三四千,比赛奖金也很少,大笔收入就靠全运会的成绩奖。全运会四年一届,打完了,再练踢四年,很漫长,很辛苦。既然退役后,政府安排工作,所得与当球员差不多,何必再辛苦?! 人之常情的选择。 ● 2017年全运会后,上海女足27岁的李佳悦、刘洁茹,没有选择退役。两年过去了,29岁的李佳悦、刘洁茹还在踢,并保持着很好的竞技状态,在队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同时,28岁的赵丽娜还在守门;28岁的邱芳芳结婚生子,只是休战,并没退役;26岁的张馨在结婚生子后,重新归队,经过半年的调整,体能状态恢复,越踢越好,在场上发挥着核心作用;与张馨同年龄的王盈盈,生女休战近三年后,也复出了。 这是职业化带来的效果。职业化后,球员原有工资还在,增添了年入二三十万的训练费,比赛奖金也大幅增加。 既然正值当年,又爱踢球,所赚还能养家糊口,为什么不坚持呢? 也是人之常情的选择。 ● 但是,职业化发展还不平衡,也不深入。过早退役的球员依然不少。设想一下,继续推进职业化的发展,让当打之年的球员得到更多的收入,不仅能养家糊口,还能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厚实的经济基础,坚持踢下去踢到踢不动的球员会更多,青黄不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中超俱乐部建办女足,是推动女足职业化的好措施。可是,来了个三千万的上限。瞎拍脑袋,拍出了个画蛇添足。姑娘还苗条着,就要求节食减肥了。比起男足,女足球员的收入太少太少。 ● 建议副主席孙雯,下决心继续推进女足职业化全面而深入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