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西帕斯对卢布列夫、沙波瓦洛夫与阿里希亚姆的加拿大德比,标志着在美网的第一轮比赛中,男球员之间的“95后德比”已经打响。再加上德米纳尔、梅德韦杰夫等晋级男单16强的球员,看上去这些“95后”即将与费纳德三人再次开打新老交替的局面。但除了这些光鲜的球员,还有那些与伤病不断斗争的年轻人。 作为巨头之一,纳达尔能打进大满贯的男单32强应该不是什么大新闻。然而在今年的美网,纳达尔则是通过收获退赛礼的方式重返32强,退赛的对手是23岁的澳大利亚人科基纳基斯。年轻人偶尔退个赛,本不该如此大惊小怪,但正因为是科基纳基斯,所以才让人惋惜。作为网坛出了名的“玻璃人”,科基纳基斯的年龄与受过的伤不成正比,曾几次赛季因受伤报销,几乎就在退役的边缘徘徊。而在今年美网,拿了男单外卡的科基纳基斯在第一轮战胜了白俄罗斯人伊万什卡后,他收获了近四年来大满贯正赛的首胜。 在不战而胜进入了32强后,纳达尔之后一轮的对手是韩国人郑泫。尽管不如科基纳基斯那样的“玻璃人”,但同样,郑泫也在与伤病作斗争,导致他上赛季并没能好好打完。去年的澳网男单第四轮,正是郑泫击败了德约进入了半决赛。在去年初的高光时刻过后,郑泫就陷入了瓶颈。到了今年的美网,他是通过了资格赛的考验,才得以回到大满贯男单正赛的舞台。而在与纳达尔碰面前的那轮比赛,他让二追三,战胜了西班牙人沃达斯科。与科基纳基斯相比,郑泫算是幸运的。 对“95后”球员来说,参赛数量该有多少是个纠结的问题。参赛多,积分多,排名自然高。但如果高密度地参赛,落下伤病的根,带到10年后,是不是会提早终结自己的运动生涯?反过头来,参赛精打细算,就会失去拿更多的积分、争取更高的排名的机会,就是伤病的影响会小。“95后”球员就像是公司里的年轻干部,一直偷懒不干活,总会挨骂。活得干,但干多少、怎么干,就是技术活。并且这些球员常要面对更大的问题,就是在参赛虽然不多,然而万一摔个跤受个伤的情况下,该怎么处理养伤与比赛之间的关系?不论是选择潇洒离开还是带伤作战,影响的总是球员本人。换句话说,进入网坛容易,但立足很难。网坛的大门一直开着,但总不见得只进不出。 职业运动的残酷不仅仅存在于一批老将身上,对老将来说是老而弥坚,若是他们离开,最多让人感觉功成名就。但对年轻人来说,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一直很尊重巨头。没伤病、没伤病、没伤病,大概这就是这批年轻人小小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