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目标向前 申城健儿剑指未来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2019年09月02日        版次:A16    作者:李一平 陈嘉明

     上海市副市长、二青会上海代表团团长陈群接见获奖教练员、运动员和有关单位代表 本报记者 陈嘉明 摄

  本报记者 李一平

  8月29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海市代表团在东方体育大厦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上海市副市长、二青会上海代表团团长陈群出席,并在会前接见了获奖教练员、运动员和有关单位代表。

  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代表团常务副团长徐彬主持表彰大会。市教委巡视员蒋红,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代表团副团长陆檩,市体育局副局长、代表团副团长赵光圣,市体育局副局长、代表团副团长兼秘书长宋慧,市体育局副局长、代表团副团长许琦、罗文桦,市体育局副巡视员、代表团副团长兼秘书长杨培刚,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代表团副团长王海威等共同为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奖。团部部室负责人,各区体育局、参赛单位、项目协会、社会俱乐部负责人,各参赛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领队、科研、医务人员代表等,共400余人参会。

  本届青运会,上海共组织了1356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其中1155名运动员参加了43个项目、587个小项的决赛,决赛出线率达85.17%。在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下,获得了73枚金牌,72枚银牌、76枚铜牌共221枚奖牌,上海代表团还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圆满地完成了代表团的既定目标。

  会上,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等18个单位被授予了“优秀组织奖”;上海自行车击剑运动中心等八个单位被授予“突出贡献奖”;上海嘉定全进马术俱乐部等九个单位被授予“贡献奖”;巴方汇等17名运动员、王伟等18名教练员被授予“突出表现奖”;上海女子水球队(体校甲组)、上海男子排球U16队(社会俱乐部组)两个运动队被授予“希望之队奖”;丁叮等87名运动员被授予“希望之星奖”;王连方等44名教练员被授予“人才培育奖”。上海自行车队等31个运动队、郑英昊等109名运动员,获得了本届青运会项目竞委会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

  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已经落下帷幕,总结表彰的同时也是全新的起点,面向未来,陈群副市长在会议的最后也提出了三点期望:

  一、全面总结经验,完备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本届青运会中,除了收获的一枚枚奖牌外,更让人可喜的是,上海涌现出一批具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充分展示了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丰硕成果。开展时间不长的冬季项目“弯道超车”,马术、攀岩等体制外的好苗子也屡次折桂,这都体现了近年来上海坚持政府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小体育”向“大体育”转变,青少年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初见成效。接下去,上海也将进一步探索创新体教结合模式,推进“一条龙”体系融合发展,打造真正成熟有效的“上海模式”。

  二、前瞻未来,为全运、奥运打下坚实基础。2019年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结束,也意味着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1年陕西全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就在眼前。通过本次青运会的磨砺,不少青少年希望之星脱颖而出,在实战中茁壮成长。面对已经发现的“好苗子”,如何做好“育苗”工作,把握体育规律,针对运动员因材施教,组织好后勤保障工作,才是好苗成材的关键所在。

  三、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普及工作,夯实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础。二青会是青春的约会,也是拼搏的舞台;它不仅是运动员展现自我,逐梦青春的赛场,也是引导更多青少年加入体育运动,普及科学健身的绝好平台。借助这个契机,上海在今年暑期还开展了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刮起了一阵风靡申城的热血篮球风暴。暑期,上海市体育局继续做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积极保障爱心暑托班体育课程,开展青少年社区体育配送,趁着暑期这个最好的时机让全市更多青少年了解体育、走进体育。此外,上海也将进一步弘扬体育文化,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通过青少年体育的普及推广,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