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刘籽良 |
![]() |
|
特派记者 薛思佳 发自广州 美国派出非NBA球员在美洲杯上夺冠,这意味着什么呢?他们除去300个左右国内顶级球员,还能这么强。300个人相当于达到了25支队左右,就是说他们至少就是第26队,就拿到了这个冠军。反过来看我们,如果是中国队以二队出战洲际比赛,水平就会下降一半,三队就更不用提了,再往下就是直线下降了。 从人才金字塔来说,高度是由我们的宽度决定的,当我们没有足够宽度的时候,我们追求的高度从潜力来说有限。 ——姚明 1 投射软肋反噬球队 三场小组赛战罢,中国男篮在三分线外的命中率分别为10%、28%和22%,外界赛前最担心的投射问题最终葬送了球队的世界杯前景。在面对委内瑞拉队的比赛中,对手为了弥补内线的身高劣势,采取了禁区收缩的战术,在防挡拆时选择了绕开防守人,任由中国男篮的后卫在外线进行投射,结果心态上的失衡让全队外线失准,郭艾伦和赵睿全场三分线外总共8投全失,唯有赵继伟和方硕多少让对手的防守策略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此时比赛的天平早已向对方开始倾斜,也无法挽回中国男篮失利的结果。 中国男篮缺乏稳定投手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吴前和陈林坚相继离队的时候,外界已经开始担心中国男篮在外线缺乏“炮台”,质疑李楠的选人标准。事实上,在球员时期以投射见长的李楠深知投手对于一支球队的重要性,无论是从“94黄金一代”的郑武、胡卫东,还是“08奥运一代”的朱芳雨、王仕鹏,中国男篮每逢在世界大赛上崭露头角的高光时刻,都拥有稳定的外线射手群。在夏季联赛期间,李楠给予了吴前和陈林坚足够的出场时间,但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最终让教练组不得不选择放弃这两位联赛中最出色的投手。据了解,陈林坚和吴前在训练中的三分奇准,但心态上的失衡最终让他们始终无法在正式比赛中表现出应有的水准,而攻强于守的特点更让两人成为了对手在进攻端的突破口,缺乏大赛经验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最终成为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最后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外线始终找不到进攻感觉的情况下,中国男篮在篮球世界杯期间只能依靠“内线”一条腿来走路,这也让对手在防守端更加坚决地执行收缩内线的调整,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中国男篮的“移动长城”空有一身武艺和身高,却只能陷入与对手的肉搏之中。在这个崇尚三分的时代,我们就仿佛拿着“冷兵器”与对手的“大炮”进行着不均等的抗衡。 除了三分线外的失常之外,中国男篮三场小组赛在罚球线上的表现同样令人大跌眼镜。场均仅有64%的罚球命中率,尤其是对阵波兰队一战中丢掉的8个罚球直接影响了比赛最终的走向。在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委内瑞拉队赛前,中国男篮全队特意进行了罚篮加练,但反映到比赛中的表现却是22罚14中。尤其是球队罚球最稳定的易建联,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连续四罚不中。这看似偶然的背后,却反映了球员在心理素质以及基本功训练上的缺失。 2 篮板体现身体差距 篮板、篮板、篮板,主教练李楠在暂停期间强调了三遍的篮板,最终还是成为了压死中国男篮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平均身高只有1米96的委内瑞拉队,空有身高优势的中国男篮输了21个篮板,被对手抢下了20个进攻篮板,球迷自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篮板球是比赛的生命线,中国男篮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就身高而言,中国男篮有着肉眼可见的优势,但身体素质上的差距让他们只能目送对手一次次地在自己头上摘下一个个进攻篮板。在三后卫的体系下,赵继伟、郭艾伦和赵睿往往要面对比自己更壮、更高的球员,这让他们在顶人方面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内线的周琦在身体对抗方面的劣势始终存在,尽管在美国的特训看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放眼世界,他要补的课还有很多很多。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球员前往国外参加个人特训,寻找私人训练师来帮助自己提高力量、速度等方面的身体素质,但反映在赛场上的表现却始终差强人意。 三年的时间,中国男篮从当初的4分惜败,当如今的11分惨败。在对方核心阵容步入职业生涯末期的情况下,核心阵容进入黄金年龄的中国男篮却被对手用一种近乎完胜的方式带走了一场胜利。同样是经历了两场小组赛,更加年轻的中国男篮反而更像是一支腿上灌了铅的球队,缺乏高强度比赛的锻炼,让这支球队的体能在最后一场比赛濒临崩溃的边缘。 从5月份开始集训,中国男篮参加了20多场热身赛,其中真正有锻炼价值的比赛屈指可数,这不是外界第一次质疑球队的热身赛安排,相比于近邻伊朗、日本与欧洲强队交手,中国男篮的热身赛质量实在堪忧。在输给波兰队的那个夜晚,无论是主教练李楠还是队员周琦,都表示球队经历这样的场面太少,但如果我们能够在热身赛中寻找高水平的球队进行交手,哪怕付出一点惨痛的学费,是否能够让球队避免在关键时刻出现“断电”的情况。 中国男篮热身赛的另一个弊端,是“爱国哨”的出现,球队在本届世界杯的前两场比赛中均遭受到了犯规的麻烦。尤其是第二场对阵波兰队,易建联和郭艾伦两位核心接连遇到犯规危机。面对世界赛场上吹罚尺度的不适应,直接影响了中国男篮在比赛中的心态以及最后的比赛结果。 3 换帅改变不了现状 中国男篮战绩不佳,主教练李楠毫无疑问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临场应变上的缺失以及进攻端的停滞把这位年轻教练的缺点无限放大,但换帅真的能够解决目前的困境吗? 除了丁彦雨航和周鹏之外,李楠召入了目前中国篮坛最出色的12名球员。郭艾伦经过多年的磨砺,成长为了联赛中当仁不让的第一国内后卫,在最关键的两场比赛中,他一次五犯离场,一次交出了1分的答卷;王哲林是CBA联赛的新科MVP,面对对手内线的肉搏和围剿,这次他在篮下的每一次得分都显得无比艰难;周琦是不可获缺的防守大闸,但身高的优势却不足以弥补他在对抗方面的缺失;阿不都沙拉木是CBA联赛炙手可热的新星,能够利用错位的优势去寻找战机,但在世界赛场上,他脚步移动上的劣势成为了对手攻击的重点,而荒腔走板的三分更是体现了这位年轻人初登世界舞台的紧张和稚嫩。这就是残酷又冰冷的现实,联赛中发挥最抢眼的球员,没有一个人能够在如此关键的比赛中挺身而出。 外界在责怪周琦发边线球时的失误,但联赛中真正留给国内球员处理球的机会有多少;外界不解球队为何在锋线人选上出现人手紧缺的现象,但联赛中最出色的锋线已经全部都在了这支国家队中;外界疑惑李楠对易建联的使用,但11年过去了,他依旧是这支球队最稳定得分点。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此前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非常羡慕美国篮球的人才储备,“美国派出非NBA球员在美洲杯上夺冠,这意味着什么呢?他们除去300个左右国内顶级球员左右,还能这么强。300个人相当于达到了25支队左右,就是说他们至少就是第26队,就拿到了这个冠军。反过来看我们,如果是中国队以二队出战洲际比赛,水平就会下降一半,三队就更不用提了,再往下就是直线下降了。”姚明说道,“人才的金字塔的高度是由我们的宽度决定的,当我们没有足够宽度的时候,竞技体育所追求的高度,从后劲和潜力来说也是有限的。” 自从上任篮协主席,姚明便对中国篮球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联赛到国家队再到草根篮球、校园篮球,每个层面都能看到姚明改革的影子。他致力于校园篮球、群众篮球和小篮球的发展,试图让中国篮球人才塔基变得更宽,更厚,但就像金字塔并非一日建成,两年半的在任时间看似很长,但对于在世界篮坛落后已久的中国篮球而言,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想赶上,无异于天方夜谭。 姚明没有“锦囊妙计”,他只能让中国篮球走上“相信过程”的正确道路,却无法马上让中国篮球完成实质性的蜕变,“我希望塔尖层面,十年后的中国篮球不管男队女队都能够突破他们前辈所创造的成绩。塔基层面我们的球迷都有自己所依赖、喜欢的国内主队,不管是职业队,还是大学队,甚至社区篮球队,使每一支球队成为一群人的爱好和信仰。” 我们都盼着姚主席口中这一天的到来,当未来某一天回过头看的时候,但愿这次世界杯上的出局只是一个篮球改革路上的插曲,而非最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