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特别关注
 第A03版:城区新闻
 第A04版:时尚流行
 第A05版:专题
 第A06版:人口世界
 第A07版:大手小手
 第A08版:主妇持家
 第A09版:健康养生
 第A10版:旅游休闲
 第A11版:午茶时分
 第A12版:名人生活
 第A13版:家庭周刊
 第A14版:专题
 第A16版:广告
2011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将划分四大人口圈层

宗和


  日前,从上海市人口计生委传来消息,为推动人口合理分布,上海将按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划分为4个圈层,并制定相应的人口发展目标。

  外环内定为1000万人

  据悉,第一圈层为外环线以内,面积630平方公里,其中内环以内高密度区为人口疏散区,内外环线之间为人口稳定区。至2020年,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主要以人口总量稳定为目标,人口规模确定为1000万人左右。

  第二圈层为外环线以外,黄浦江、大治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定位为人口集聚区。5个新城分布在该区域,紧靠外环线呈环状分布的商品房配套基地也均在该区域,因此该区将成为中心城区的通勤区,到2020年,常住人口总量达到900万人。

  第三圈层主要包括通勤区以外的郊区县部分,崇明县除东滩和横沙岛以外的乡镇,面积3300平方公里,是上海主要的农田分布区,定位为人口稳定区。规划到2020年人口总量在现有基础略有增长,达到350万人。

  第四圈层包括崇明县东滩和横沙岛、九段沙等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为自然保护区,定位为人口限制区。现有人口3万左右,至2020年向外迁出1万人。

  外环外5年密度增幅大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外环以外区域人口导入强劲。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大型住宅小区建设的推进以及产业布局的调整,上海市人口居住沿着轨道交通扩散和向郊区新城集聚,呈现出人口城市化和郊区化并进的发展趋势。

  市计生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内环以内区域的常住人口密度下降到30084人/平方公里,5年来下降幅度达16%。同时,外环以外区域人口导入强劲,5年来人口密度增幅达31%。

  重视以社会功能来划分

  在去年以“世博效应与人口发展”为主题的上海人口论坛上,人口专家认为,上海人口构成将更多元化,国际人口、商务人口、旅游人口及通勤人口将大量涌入。

  市人口计生委党委书记谢玲丽表示,上海将力求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本强市”转变,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将使长三角区域人口分布“一盘棋”格局日益明显。

  为此,市计生委表示,在上海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不仅要统筹考虑以户籍来划分的人口群体,即: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实有人口;还要重视以经济和社会功能来划分的人口群体,即:白天人口、晚上人口、通勤人口、商务人口、旅游人口。宗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