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规则不能全怪孩子 |
|
当孩子有时不遵守规则时,父母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究竟谁才是规则的破坏者?常常在不经意中,“破坏者”也许就是制定规则的父母,而不是无辜的孩子。 璐璐妈妈:我常会遇到这样的崩溃时刻:我领女儿去早教班,时间已经很紧了,但在出门时,女儿却在那里慢悠悠地玩。我只得给女儿下最后通牒:“如果你还不赶快穿好衣服,你就呆在家里,不要出去了!”女儿有时会若无其事地继续做自己手里的事情,有时干脆回我话:“好呀,我就呆在家里。”弄得我真是没辙…… 点评:有不少妈妈会有以上的经历,她们纳闷: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其实,如果把跟孩子过招看成是一场攻坚战,作为父母,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战略战术,也许在哪里出现了漏洞。以下各种情况都可能出现导致孩子破坏规则的问题。 问题1: 光说却没有执行力 情景:为了能让女儿多接触同龄孩子,小旭妈妈邀请了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来家玩。但女儿很保护自己的东西,别人拿起任何一样玩具,女儿都要抢过来。妈妈在旁提醒女儿:把玩具给小朋友,不然我就要拿走。“但说了多次,但从来就没有拿走过玩具。 提示:当孩子不知道为什么错了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原因并帮助孩子付诸行动,当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还在继续,就一定要拿出行动来。因为这时孩子可能在想:在妈妈让我停止前,我还会继续的。 问题2: 父母常对孩子说谎 情景:每个周一的早上,2岁的阳阳总要跟妈妈来场战争。他赖在车里不愿意到保姆家,妈妈因急着上班,就指着对面的幼托机构说:“如果你不听话,就到那个幼儿园去,那里有很多很凶的老师。“阳阳很快做出了选择,下了车,乖乖地跟着妈妈去保姆家了。事隔几周,保姆因家中有事,无法再照顾阳阳,妈妈想把阳阳送到家附近的幼儿园,但阳阳死活不肯,因为他认定幼儿园有很凶的老师。 提示:欺骗有时确能解决燃眉之急,但是一旦孩子发现了真相,不仅会让事情回到原点,还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危机。 问题3: 常用贿赂取代鼓励 情景:为了不在聚会的餐桌上出丑,军军妈妈在出门前就对儿子承诺:“如果今天你能在餐桌上保持安静和礼貌,回去我就给你买个新玩具。“当然,新玩具的魔力足以让孩子变得乖巧可爱。 提示:好行为和好习惯的培养,需要父母有更多的耐心,也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贿赂只能达到短期的效果,还会让孩子混淆对事物的看法:原来讲礼貌和保持安静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必须应该学习的好行为。 问题4: 打破自己建立的规则 情景:在房间里随意把东西扔来扔去,在晨晨家是不允许的,为此晨晨还被惩罚过。而有一次,晨晨爸爸因为觉得脚下的玩具碍事,就随手把它从房间扔到客厅里。为此,晨晨很不服气,为何爸爸可以扔玩具而我却不能? 提示:制定规则不能只针对孩子,父母更要以身作则。如果孩子大一些了,还可以让他参与制定家庭规则,一起成为规则的执行者和监督者。 问题5: 经常重复不停的唠叨 情景:娜娜妈妈为了让女儿早点睡觉,每天晚上都要花很大的力气跟女儿苦口婆心:“早点睡觉明天才能更有精神,而且更容易长个子……”但女儿总是会找各种借口,让睡觉时间要比预定的晚半小时以上。 提示:给孩子讲明白原因是很重要的,但是唠唠叨叨地重复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说多了还会起到反作用,这时候行动的效果要远远好于解释和唠叨。子君 执行规则小技巧 别纠缠:当孩子破坏了规则,不要总是纠缠于此。每个人都会犯错,下次注意即可。 慢慢来:一下给孩子制定20个规则,那么即便是成人也受不了。不妨从简单的开始,慢慢建立循序渐进的规则。 多鼓励:在规则执行之初,一定要多鼓励和表扬,直到最后慢慢成为习惯。 有耐心:给孩子余地,要允许犯错,只要坚持,孩子就会改掉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