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01版:头版
 第M02版:广告
 第M03版:新民地铁
 第M04版:话题
 第M05版:话题
 第M06版:周记
 第M07版:广告
 第M08版:职场
 第M09版:探秘
 第M10版:达人秀
 第M11版:广告
 第M12版:合唱团
 第M13版:汽车
 第M14版:美容
 第M15版:广告
 第M16版:美食
 第M17版:万象
 第M18版:健康
 第M19版:专版
 第M20版:理财
 第M21版:艺谭
 第M22版:都市
 第M23版:观剧
 第M24版:情感
 第M25版:置业
 第M26版:广告
 第M27版:星象
 第M28版:闲趣
第M05版: 话题   
本版新闻列表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孝行在我们身边


  "孝"从点滴小事起,由此也能弥补这个社会对亲情、友情、邻里情的某种缺失。我们从由上海市妇联、市文明办、上海广播电视台、新民晚报、东方网、新民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平凡中的感动"上海新孝行故事征集活动中,选摘了部分小故事,希望能拨动你的心弦。

  “骗”爷爷开心的秘籍

  文/臧惠琴 35岁

  去年年底,爸爸到超市用现金买了一些购物券,回家之后说是单位发的,在规定时间内不用完就作废了。结果平时省吃俭用的爷爷在拿到购物券之后终于潇洒了一回,隔三岔五就去逛超市,买一些他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和生活用品,当然也没忘给家里的其他人带一份。爷爷特别喜欢在躺椅上休息,而家里的躺椅又用坏了。父亲节的时候,爸爸又花100多元钱买了一把既可躺又可睡的新型帆布折叠椅,对爷爷说这是参加一次活动发的奖品。爷爷特别高兴,每当有人问起,原本内向的他,说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居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通过这些事情,我总结了一个经验:给老人尽孝,一定要摸清老人的性格,既要表达自己的心意,又要让老人发自内心地觉得开心。

  住敬老院的外婆

  文/王珽婷 28岁

  外婆属虎,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计算法,今年已经九十有八,可是依然耳聪目明,精气神赛过八十岁。之前轮流住在子女家,她一直闷闷不乐,一次次家庭会议召开,大家多方打听物色之后,一致选择了离儿女家比较近的一家敬老院,条件和设施都不错,两个老人一间房,整洁干净。开始大家不放心,每天都会轮流去探班,结果发现外婆生活很惬意,每日早睡早起早吃饭,白天老年读报会,合唱团,下午麻将娱乐健身,饭后茶余一起看电视闲聊,外婆交了很多朋友,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刻,好几次我们去,正碰上她忙着参加各种活动和社交,没空接待我们。逢年过节聚会的日子,我们又会把她接出来,大家在外面吃一顿团圆饭,她愿意的话也可在某个儿孙的家里再住上一段日子直到她无聊了又想念那些老朋友。

  充实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晃眼,已经七八年过去了,外婆也成为了敬老院里最年长最有福气的老人。现在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外婆百岁庆典筹办委员会,由第三代的孙辈们从父辈手中拿过接力棒,来商讨如何举办一个让大家难忘的聚会。

  让父亲乐不思蜀

  文/凌慧 36岁

  岁月如梭,现今的我已步入奔四行列,第三代也正茁壮成长。在老家的父亲放心不下,赶来上海。

  老房、老伴、老友被称为老年人的"三宝"。在上海,少了三宝的父亲难免寂寞。为了让父亲更好地融入上海,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到社区学校的书画班给父亲报了名,我们为他买来成套的画画用品,空余时间陪他到福州路买回一本本画册,到博物馆、美术馆看画展……陪伴父亲重拾年轻时梦想的感觉特别美好。而父亲也果然不负我望,几乎每天都会临案练笔,一段时间后,作品就有模有样。 

  现在,父亲还加入了街道合唱团,偶尔也会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忙得可谓不亦乐乎。

  温情三分钟

  文/郑自华 62岁

  母亲今年已经89岁高龄了,坚持要一个人单独住在老屋。我们相约,每过几天,大家分别给老人家打个电话,给老人家报个平安,并顺便问问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我每次给母亲电话,电话铃声响三下,如果没有人接,我就挂电话了。后来,母亲说,来不及接到电话的她常常站在放电话的五斗橱边上,等电话的铃声再次响起。于是,我通知我的兄妹及我们的子女,今后给母亲打电话,如果电话一直没有人接,记住,一定要不停地拨打,一定不能少于3分钟。

  母亲说:“有了这3分钟,接电话就笃定交关。”我心头一热,母亲对我们子女的要求竟然是这样的微薄,只要3分钟就可以了。于是,我再次关照我的兄妹及我们的子女:“这3分钟的拨打,一定要充满了温情。”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