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1版:头版
 第A102版:要闻
 第A103版:焦点
 第A104版:综合新闻
 第A1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6版:社会新闻
 第A107版:社会新闻
 第A108版:广告
 第A110版:民生新闻
 第A111版:早间点击
 第A112版:中国新闻
 第A113版:中国新闻
 第A114版:国际新闻
 第A115版:国际新闻
 第A116版:目击
 第A117版:新民环球
 第A118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119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12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12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122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12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124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201版:文娱新闻
 第A202版:文娱新闻
 第A203版:体育新闻
 第A204版:体育新闻
 第A205版:法治视窗
 第A206版:声音
 第A207版:投资理财
 第A208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休床·全家乐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夜光杯·连载
 第B08版:夜光杯·阅读
 第B09版:时尚周刊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5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8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9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e生活·数码
 第B23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4版:时尚·超级现场
第A204版:体育新闻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上一篇  
2007年5月11日 星期

不造金字塔 要盖摩天楼
——宝山业余训练培养大批体育后备人才
俞剑
  ● 同洲模范学校外籍教练(中)指导学生们进行击剑训练 本报记者 彭幼龙 摄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发展方向,一直是上海青少年业余训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昨天,全市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会议在宝山区举行,宝山人讲述了创新机制的育才之道。宝山区体育局局长刘鸣开门见山:“发展业余训练,场地和人口数量是基础。宝山区有地广人众的优势,今后要努力为上海体育事业做贡献。

  体教结合

  同洲90+X模式 

  同洲模范学校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名誉校长潘多是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攀登精神”为核心的“攀登教育”。

  2003年9月,宝山区少体校整体搬迁至同洲模范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同洲模范学校校长程彪同时担任宝山少体校校长,他对新的办学理念作了个形象的比喻:“过去竞技人才培养模式是金字塔结构,基数很大,能登上塔尖的人很少,大部分人被逐步淘汰。而我们培养人要像盖摩天大楼,做到一个不流失,人人能发展。”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曾到学校视察,在称赞同洲“各科并举、艺体见长”课程特色的同时,他说起非洲有一名长跑奥运冠军,同时又是一名钢琴家。何老提议,同洲是否能培养出一批多才多艺的运动健儿呢?

  受此启发,全校师生都行动起来。不久之后举行的学校艺术节上,举重队员展出了书法作品,那是每天在老师悉心点拨下的习作;手球队员铿锵的鼓声响彻校园,不枉老师日复一日对他们的栽培。而击剑队的击剑健美操,在宝山区“青春艺华”主题活动中一展风采。

  体育生每天的训练相当于一门特长课。“我们欢迎特长生,偏爱特长生。”程彪有一套90+X的成才理论,即学校在文化教育上尽力让学生达到90分的水准,而在此之上,每提高一分都需要花费十倍的力气。那么,与其只提高文化课的一分,不如将这十倍的气力用于X特长的培养。“把眼光放长远,看10年、20年后,学生们怎样成才、成家。”

  同洲创建了拥有57所基地学校的同洲手球联盟。同洲击剑运动学校拥有36根标准剑道,聘请俄罗斯外教,与上海市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联办上海市击剑二线队。同洲还成功承办多项击剑、手球项目的全国、全市赛事。同时,击剑、手球、射箭运动被编入同洲体育课教程,由教练和体育教师共同执教。

  错位竞争的培养模式,打响了同洲品牌。这所1998年创办的学校,已有学生考上耶鲁大学,有钢琴特长生晋级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体育生从近百名翻倍到201名,为学校赢得2006年上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传统学校总成绩第二名,所获27枚金牌占宝山区金牌总数近一半。

  社会办训

  曹乒50%成功率 

  中国乒乓球队“直通萨格勒布”选拔赛期间,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曹燕华的乒乓球学校火了:由曹乒一手引进培养的小将许昕成了继王励勤之后,上海男乒唯一入选世乒赛的运动员。

  曹燕华乒乓球学校与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强强联手后,已向国家队输送了许昕、胡冰涛、尚坤、杨锷锋和沈燕雯5名年轻运动员,而目前俱乐部在编一线队员一共就10人。“能有50%的队员被国家队选中,这在国内运动队里前所未有。”

  8年前诞生之初,学校仅有8名各区少体校淘汰的“散兵游勇”,5名教练加一个校长曹燕华;如今乒乓馆里100多人训练,试训的球员宁愿睡在宿舍走道内。社会化办训的曹乒,一路壮大中得到宝山区各界的大力协助。宝山区体育局在经费、设施和人才等方面大力扶持,除了每年给予15万元经费外,还以事业单位的编制招聘优秀教练员派送到曹燕华乒乓球学校,并协调杨行镇为曹燕华乒乓球学校新建一流的乒乓球训练设施。与杨泰学校的合作,也使曹乒充分享用体教结合的优势。校方承诺:“教不好乒乓班学生,不是好老师。”乒乓班的学员考试成绩能列全区第一,还代表宝山区参加全市的语文、数学竞赛。

  民办的曹乒让人争议最多的是人员流动大,教练员、运动员做得不好就走人;分配上也打破大锅饭。曹燕华恰恰把这归结为成功必不可少的一步棋。曹乒的教练员,成绩突出的能拿几十万元年薪,也有人只能拿二三万元。“这样,教练员一辈子不出成绩也拿这点钱的现象杜绝了。而未出成绩的运动员除了缴纳培训费、团队置装费等费用,外出比赛的差旅费也要自掏腰包,“只有前三名可以报销差旅费”。曹乒办校育人的理念很清楚:从“要我打”变为“我要打”。

  在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曹乒取得乒乓球项目18枚金牌中的13枚金牌。今年,在宝山区政府、杨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泰小学扩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仅让曹乒学员就读无忧,而且建造起能容纳60张乒乓球台的训练馆、200多个床位的运动员宿舍,彻底解决了曹燕华乒乓学校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     本报记者 俞剑

  |相|关|链|接|

  宝山区业余训练

  “125”发展战略

  1——培养壮大一批体育重点项目,把击剑、乒乓、射箭、田径、游泳、手球等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

  2——建设高素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两支队伍。通过深入推进体教结合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通过人才引进不断改善教练员结构

  3——打造五个体制优化、机制完善、设施先进的业余训练基地


上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