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在日本出现时,纸张还非常昂贵。那时,折纸仅使用在佛教礼仪和祭祀中。后来,日本的武士阶层流行一种礼仪,将一种折法特殊且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纸花和佩剑一起赠予其敬佩的同道中人,以此见证武士之间的友谊。
到室町幕府时期,纸已不再是奢侈品,折纸流传到日本社会各个阶层。这一时期,在日本传统节日“女儿节”期间,母亲们折叠各种纸偶用于祭祀。
1797年,伊势国桑名(今三重县桑名市)长円寺11世住持义道一円所著《秘传千羽鹤折形》出版。这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专门介绍折纸的文献收集了49种“连鹤”(即用一张纸折出数只连接在一起的鹤)的折法,明显是一部面向成人的书籍,说明从那时起折纸已经不仅仅是孩童的游戏。
近代,一些欧洲独创的折纸方法伴随日本开国登陆东瀛,日本的折纸又融入些许西方元素。日本折纸艺术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是吉泽章带来的。这位被公认为“日本现代折纸之父”的大师从20世纪30年代起不断创作折纸。其作品不单力求表现对象的外观,更是达到能够表现对象情绪的化境。他的作品在西方展出后引起热烈反响,激起一批西方人投身折纸技艺的创作与研究。
上世纪50年代,一个以吉泽章、高滨利惠、英国人罗伯特为中心的国际性折纸社团成立,“origami”成为国际通用词汇,而吉泽章使用的折纸图示的表记法也逐渐演变成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