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研发屡获专利
手术后的病人往往被要求通过“咳嗽”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这令许多病人感到痛苦——用绷带在其胸口固定一个弹性“枕头”,伤口剧痛的问题可以大大缓解;
压迫止血用的沙袋往往因沙子“走动”而达不到效果——加缝一个特制的内层,1公斤重的沙袋立即变得均匀平服,用起来就特别“扎实有力”;
躁动的神经科病人往往会“冲破”枕头、棉被的层层阻拦——设计一个马鞍形的床栏保护软装置,病人头“撞”床架或床柜的事故就能避免;
为气道阻塞病人吸痰的护士往往遭遇“喷射”——在病床边加一个折叠式的“隔离挡板”,吸痰可能造成的“危险”明显降低……
对于即将到来的今年“5·12”国际护士节,让浦东新区东方医院的护士姐妹们最为开心的一件事,是她们有关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系列研发”,今天获得了首届上海市临床护理成果奖,而且其中的“医用防滑子母加压袋”“吸痰防护罩”等7项创新,获得了国家专利。
大医院成功项目多
事实上,这一份快乐不只在东方医院,这一种创造也不止于浦东新区。让护理走出“传统”,让护士参与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整合12家附属医院的护理技术资源,组建了一个专门的“护理技术研究室”,大力推进护理技术的创新、研发、培训、课题申报以及成果转化、专利申请。“在很大程度上,病人的抱怨、护士的牢骚,正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交大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陆树良如是说。
市九医院泌尿科病人的病员裤裤腿上多了一个可以“穿引”导尿管的小口子和一个可以放置集尿袋的大口袋,手术之后,他们再不会提着个尿袋到处走了。麻醉药物、大量输液、过度暴露等原因,都可能引发的术后肩部肌肉酸痛,而如今躺在瑞金医院手术台上的病人,则多了一条“U形肩部保暖垫”。仁济医院更是填补了手术室体温护理的空白,一根插在病人体侧的“热风筒”,可致术后肺部感染率下降24%、切口感染率下降6.8%!
短短一年时间内,床位数占全市医院16%的这12家大医院,申报成功的具有创新性、临床实用性和市场开发前景的护理项目,就有34项。
关爱病人尽力而为
据了解,今年首次以表彰临床护理成果奖的形式来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全市近4万名护理工作者应该感受到更多的责任。闸北区临汾老年护理医院的“安宁护理适宜技术”是此次15个获奖项目之一。祝友元院长告诉本报记者,在10年时间帮助900多位临终老人减轻痛苦、战胜恐惧、了却心愿的过程中,他们已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操作流程、护理常规和评估标准。“即使是最基础的护理工作,让生命享受更多的阳光,我们也当尽力而为。”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