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1版:头版
 第A102版:要闻
 第A103版:焦点
 第A104版:综合新闻
 第A1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6版:社会新闻
 第A107版:社会新闻
 第A108版:广告
 第A110版:民生新闻
 第A111版:早间点击
 第A112版:中国新闻
 第A113版:中国新闻
 第A114版:国际新闻
 第A115版:国际新闻
 第A116版:目击
 第A117版:新民环球
 第A118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119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12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12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122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12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124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201版:文娱新闻
 第A202版:文娱新闻
 第A203版:体育新闻
 第A204版:体育新闻
 第A205版:法治视窗
 第A206版:声音
 第A207版:投资理财
 第A208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休床·全家乐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夜光杯·连载
 第B08版:夜光杯·阅读
 第B09版:时尚周刊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5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8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9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e生活·数码
 第B23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4版:时尚·超级现场
第A110版:民生新闻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上一篇  
2007年5月11日 星期

液态物品尽量托运 手提行李需“除湿”

本报记者 金志刚  通 讯 员 马新华

  5月1日起,国家民航总局开始实施液态物品安检新规。记者昨天从浦东机场安检部门了解到,由于新规对乘坐国际和地区航班旅客随身携带的液态物品作了更为严格的限制,虽然大部分旅客对新规已经适应,但依然有旅客因手提行李不符新规而在安检时遇到了麻烦。

  违反新规

  旅客无奈放弃香水

  遇到麻烦的旅客中,有的是在手提行李内携带了超规的液态物品,有的则未按规定将液态物品单独盛放在不超过1升的、可重新封口的透明塑料袋中,减慢了安检速度。

  准备回印度的Singer先生在过安检时被查出行李内有一瓶液态物品。安检员开箱检查后发现是一瓶快用完的香水。Singer先生原想这瓶香水已不多了,不会在安检时遇到麻烦。安检员解释,里面香水虽然不多,但装香水的瓶子容积远超100毫升,按照安检新规不能带上飞机。Singer先生尽管非常喜爱这瓶香水,但正在赶飞机的他只得无奈地耸耸肩,表示放弃。

  措施得当

  没有出现安检拥堵

  5月1日至10日,从浦东机场出境的旅客总计突破27万人次,同比增长7%以上,客流量增长加上液态物品安检新规实施,安检面临双重压力,使旅客通过安检的速度略有放缓,出境航班旅客随身行李开箱率也明显上升,减缓了安检速度。

  为加快旅客通检速度,浦东机场安检部门启动了应急预案:安检现场每天增加2个通道的十余名安检员作为机动力量备勤;安检代客邮寄的服务范围也适当扩大,为旅客增加代办邮寄酒类等液态物品服务;国际和地区出发航班20条通道均摆放了旅客弃物箱,收集旅客超量携带的液态物品等。由于应对措施得当,没有出现安检通道拥堵现象。

  机场提醒

  液态物品尽量托运

  机场安检部门再次提醒旅客,特别是乘坐国际及地区航班的旅客,注意了解并遵守国家民航总局颁布的液态物品安检新规,携带的液态物品尽量托运。旅客最好提前两个半小时到达机场办票,并可向航空公司办票人员索取1公升容积的透明塑料袋用于包装随身携带的液态物品,如有疑问,可直接向航空公司办票人员咨询。

  根据新规,在浦东机场乘坐国际及地区航班旅客(含国际中转国际航班旅客),每人每次随身携带的液态物品每件容积均不能超过100毫升。对于容积超过100毫升的容器,即使该容器未装满液体,亦不允许随身携带,应办理托运。盛放液态物品的容器应宽松地放置于最大容积不超过1升、可重新封口的透明塑料袋中,塑料袋应完全封好。且每名旅客每次只可携带一个透明塑料袋,超出部分应托运。旅客过安检时,须将透明塑料袋单独拿出,与手提行李分开接受检查。常用化妆品、剃须泡沫、牙膏、隐形眼镜药水等均属液态物品,必须按规定携带。

  携带的婴儿奶粉、牛奶、母乳(需有婴儿随行),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患者必需的液态药品(凭医生处方或医院证明,在药店购买的除外),经安全检查确认无疑后,可适量随身携带。 本报记者 金志刚

  通 讯 员 马新华

 


上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