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孩子挑所好小学,家长择校“跑断腿”。记者日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民办沪东外国语学校招生说明会上发现,时值幼儿园升小学的关键期,不少家长为了解各校情况,一周末要赶好几个场子,但不少家长盲目性较大,在挑选学校的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
被称为“沪上民办教育元老”的沪东教育集团胡刚毅院长曾成立了沪上第一家民办学校,有几十年的办学经验。他一直以来倡导“让孩子快乐成长,全方位发展”。对目前幼升小“择校热”现象,胡刚毅为家长支招:别还没进小学,就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家长看学校除关心教育质量外,还应多问问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特色,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误区
看校园大不大
王先生家住在杨浦,他家所在的小区里就有一所公办小学,离他家只有5分钟的路程。可王先生却不想让儿子进这所小学。“因为小区里的小学规模太小了,一个年级只有2到3个班。各方面配置肯定更新慢,这样的教学质量能跟上吗?”王先生担心地说。为此,他已带着儿子跑了不少民办小学的招生说明会。“看过的学校规模都不小,但最近的离家也要半小时的路程。”王先生无奈地说:“以后,小孩上学是辛苦的,但作为家长也不想让他输在起跑线上。”
专家建议
学校的硬件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切忌不可忽略了软件的重要性。学校规模小,并不代表学校不具备好的教育资源,比如优秀的教师等。由于近年来本市基础教育实施均衡发展,小学办学水平普遍提高,差距在缩小,而且各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家长关键还是要看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是否符合孩子成长。
误区
多考些证有用
佳佳今年就要进小学,可才上幼儿园的她双休日却比大人还忙,在各兴趣班间“赶场”:英语、钢琴、舞蹈……佳佳的妈妈蔡女士告诉记者,让孩子小小年纪那么忙也是出于无奈。蔡女士说:“本来我们也是坚守阵地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兴趣班。可渐渐发现,女儿的玩伴都不见了。一问才知道,都去上课外兴趣班了。马上就要进小学了,考点证总归没坏处。而且,让孩子先接触接触英语、数学,孩子进小学适应能力会比较强。”据一些幼儿园教师介绍,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让学龄前儿童考各种技能证书,比较热门的有英语口语、乐器、书法、美术等。
专家建议
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丰富课外生活,但不该互相攀比,觉得自己的孩子落后了就过早地给孩子添加学习压力,否则就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家长应注意千万不要迷信“证书”。
误区
学校功课太少
张先生已经看了不少家附近的民办小学,为5月底全市小学统一报名做足功课。张先生说:“实地察看很重要,但向正在就读的学生家长咨询更能了解一些学校情况。”近日,他相中了一所知名民办学校的小学部,可在亲戚朋友间一了解,他却心里担心起来:一、二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没有回家作业,这个作业量是不是太少了?“我也不想孩子读书读太累,但是人家都在做练习你不做,不是就会落后吗?”
专家建议
作业少,并不代表教学的偷工减料。学校减少孩子的回家作业,肯定是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了不少的工夫。同时,家长也应该改变“题海战术”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孩子的课余生活不应只局限在课本里,应该有更多全面发展的空间。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