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於武进 殷琮)经过80年的风吹雨打,坐落于外滩的上海海关钟楼将于6月1日起停止运行和报时,进行为期4个月的维护整修。
作为上海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海关钟楼,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于1927年12月竣工,至今已有80年。海关钟楼有四个乳白色钢化玻璃的圆形大钟面,每个钟面直径为5.4米,钟面上的指针由紫铜做成,分针长3.17米,重49公斤,时针长2.3米,重37.5公斤。海关大钟以每点钟敲响的第一下为整点。这座高达79米的大钟楼,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伦敦钟楼和俄罗斯莫斯科钟楼。
1928年1月1日,海关大钟在《威斯敏斯特》报时曲中敲响了第一声。1966年8月28日起,海关大钟改播《东方红》乐曲,“文革”后期停播。1986年国庆前夕,海关大钟恢复《威斯敏斯特》报时曲,直至1997年6月30日零时起停奏报时曲。2003年5月1日起,海关大钟恢复播放《东方红》报时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