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有一天当你达成梦想已久的目标之后,如何调整心态、朝下一个目标大步前行?让蒋丞稷来告诉你。两届奥运会游泳比赛,蒋丞稷经历了大起大落,不轻言放弃的他终于在九运会上完美谢幕。蒋丞稷离不开体育事业,如今的身份是市少体校副校长。
拼搏无止境
没有拿到奥运会的奖牌,对我而言并未留下遗憾。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目标,是打破亚洲纪录。凭着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兴奋劲,我在100米蝶泳预赛游出了53秒40的成绩,一举打破亚洲纪录,并在决赛中以53秒20的成绩夺得第四名。在第二天进行的50米自由泳预赛中更是游刃有余,打破由韩国人保持了近14年的亚洲纪录。当时我想,“我要挑战世界纪录保持者波波夫,让他认识我,知道中国还有个蒋丞稷。”
触壁,抬头看成绩,22秒33,又是一个第四名,我如释重负地笑了笑,尽管挑战波波夫没有成功,但破了自己刚创造的亚洲纪录,这是中国男子游泳离世界水平差距最小的一次。
回到国内,我却发现,生活一下失去了重心。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朝称霸亚洲这个目标奋斗,突然有一天我达到了,然后呢?退役太早,全国冠军对我已没有诱惑力,向下届奥运金牌冲击的可能性极小。
幸好,困惑没有持续多久,我告诉自己,既然我老蒋还在泳池里,就应该去拼下一届奥运会、全运会,也许我还有潜力可挖。
告别求完美
大病之后,我复出征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可惜,我连决赛也没进。我很难接受这个事实,这么重要的比赛,居然就糊里糊涂地打道回府了。尽管很沮丧,可我没有想过就此放弃游泳。有传言说:“老蒋不行了。”我偏不信,一定要在九运会上拼一把。
站在最高处,压力不言而喻,久经沙场的我明白,到运动生涯后期拼的是心态。九运会50米自由泳决赛,对手说我的眼睛再次透射出昔日的一股霸气。是的,为游泳付出了那么多,到这一步,一定要拿下最后一个冠军,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也不给对手超越我的机会。
当我率先触壁的时候,那感觉说不清楚的复杂。我很兴奋,又很释然,终于可以完美告别。
棍棒来伺候
别看我与游泳相伴20年,小时候我是在父亲的“棍棒”底下成长起来的。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被卢湾区少体校挑中试训,不懂事的我对游泳完全没有概念,更受不了枯燥累人的训练。我记得,试训3个月后,淘汰候选人名单里有我的名字,父亲知道后,一顿棍棒伺候。
我认真训练了一段时间,躲过被淘汰这一劫。再过3个月,不长记性的我又被列入候选名单,又是一顿棍棒。那时候,我甚至幻想,最好有一天游泳池被炸了,我就解脱了。
直到1993年10月,我首次入选国家队,才意识到游泳是我的事业,必须游出个样来。远离父母的日子里,我终于懂得了自觉,学会自立,树立冲出亚洲的目标。
体育伴一生
现在,我从事培养下一代体育人才的工作,在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回过头来想想,其实体育竞技这条道路其乐无穷,你会发现一次次挑战自己、证明自己的过程是如此酣畅淋漓。我希望能有更多好苗子冒出来,振兴体育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的生活很平静,没有鲜花、掌声、镁光灯,我安于享受如此随性的生活。为奥运会输送后备人才,让我倍感充实。当然,在北京奥运会男子游泳项目上,如果能有后起之秀夺得奖牌,那才是让我最欣慰的。陶邢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