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本瑟姆认为,公共政策应致力于把幸福最大化。对本瑟姆的观点,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虽表示赞同,却感到为难,因为客观上,幸福似乎无法量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过上好日子,最近几十年里,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缩减思考死亡和疾病的时间,开始花更多时间琢磨幸福,并试图量化幸福。英美心理学家和劳动经济学家通过让人们把幸福感制成图表,对幸福展开长期研究。此外,借助更先进的科技,科学家能够观察到,一个自认为幸福的人,他大脑的“快乐中心”是否表现活跃。这些使得有关幸福的计量更为可信。
南加州大学的伊斯特林是最早从事幸福研究的学者之一。他的研究表明,尽管富人显然比穷人更幸福,但多余的财富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并不如刚摆脱贫困时那样强烈。伊斯特林解释,这是由“享乐周期”决定的,即人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适应更富裕的生活,并视之为理所当然,然后开始与他人比较,而不是与自己的过去比较。由于天生的从众心理,人总是喜欢与自己社会地位相等的人比较。
10年前,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才开始交叉进行所谓的“幸福研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幽默地归纳了这个新研究方向的部分研究成果,并将之写入《幸福发现》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