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电视节目纷纷把镜头对准明星、名人之际,沪上一档关注民生的电视节目《十字街头》却反其道而行之,默默地在为许多“小”人物圆梦。上镜的虽然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收视率却直线上升。对于这一现象,专家们说,“民生指数”正在成为收视“秘诀”,电视民生节目的火爆已成为一道荧屏风景线。
普通百姓梦想成真
王玉秀是一个聋哑女孩,她有个想“唱歌”的梦想,节目组闻讯后联系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一起为她实施“圆梦计划”。数码音乐系的老师在她身体采集各种声音,如脚步声、拍手声、牙齿叩击声等,并用这些声音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合成旋律,实现“唱歌”。奇迹果然出现了,随着王玉秀的舞蹈,一段由她身体“唱”出的“歌”感动了现场所有的观众……
一度下岗的毛根林目前是上海8000多名交通协管员中的普通一员,他妻子生病在家,两个儿子还在读书,家境十分困难。但他有个美好的愿望,就是站在街头为人们举行一场吉他演唱会,以此吐诉一个交通协管员的艰辛和心声。结果,那场街头演出不仅赢得了人们如潮般的掌声,热烈的场面也使毛根林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民生节目大受欢迎
为普通人提供梦想成真机遇的节目还有央视的《非常6+1》、湖南卫视的《愿望漂流》、北京台的《绿箭17885》、河北的《非常帮助》等,这些“民生指数”较高的节目收视率上升表明,关注、了解、帮助普通人,对观众来说,更有一种亲切、温暖、和谐和情感融入的魅力。
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既是新闻故事又是情感对话,它用普通的民生话题却打败了同时段的热门电视剧,稳居同时段省级卫视收视前列。生活时尚频道的《大城小事》和教育电视台的新版《故事会》,也都采用平民情景短剧的形式,述说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如夫妻关系、婆媳矛盾、婚姻家庭、职场人生,每个故事都是普通人生活的缩影。央视的《共同关注》紧紧围绕“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反映民意”这12个字,以百姓视角来关注百姓喜怒哀乐,颇受欢迎。
制胜法宝屡战屡胜
在《十字街头》的专家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指出,荧屏民生类节目之所以火热,是因为它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寻常百姓生活,并为他们所遇到的烦恼排忧解难。镜头中的平凡主角更可以成为城市观众的一面镜子,荧屏为他们圆梦,激发他们的联想,拨动他们的心弦,拉近他们与理想的距离。
不仅电视专栏节目,连今年以来的电视剧也大打“民生”牌,如《保姆》《新结婚时代》《大工匠》《继父》《女人心事》《常回家看看》《悲情母子》《爸妈不容易》等贴近平民生活的连续剧接连火爆荧屏,并创造了“小保姆”击败“许文强”、“大工匠”战胜“秦始皇”的收视奇迹,这些都证明了“民生指数”对荧屏收视的巨大牵引作用。
首席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