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股市继续震荡向上,新高迭创。央行升息再度提高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的调控举措并没有阻挡住股指反复向上的势头,正如眼下市场上流传的那句话,即央行的“组合拳”敌不过股民的“散打功”。
那么管理层的一系列风险教育和调控举措果真就一点也没用了吗?就笔者的观察而言,应该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首先,我们知道,股市的反复上涨具有很强的惯性,任何措施的出台其效应也会有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其效应并不一定马上显现出来。目前盘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非理性的因素,比如以消灭低价股为目标的炒作,不问青红皂白地唯低就炒,就连ST股票也炒上了天。笔者认为,有些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资产注入或重组使其基本面发生变化,但在这些炒作中一定是存在着良莠不齐现象,更有借题发挥式的炒作,这就存在较大的个股风险,只是由于市场目前还保持着强大的上冲惯性,风险被暂时掩盖着而已。一旦震荡进一步加大或较高级别的调整来临,则管理层此前一系列调控的效应就会显现出来。
因此身在股市,就必须时刻要有风险意识。其次,结构性的泡沫也只能够用结构性的调整来待之。从目前的情况看,管理层也正在通过加强监管来遏制过分火爆的题材概念炒作,从而实现结构性的、局部的降温。这在近期的盘中也开始出现一定的转换迹象。在大盘震荡频率加快的过程中,虽然题材概念股的炒作仍在继续,但其中也逐渐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在权重指标股以及一线蓝筹股仍按兵不动的情况下,一些二线蓝筹股则有所活跃了起来,似乎有逐渐扭转目前过分炒作的迹象,应该说这也是风险教育下出现的一个比较好的现象。从目前看,那些今年并没有良好表现的一、二线蓝筹股,很可能在后市的结构性调整中逐渐地崭露头角,值得关注。
世基投资 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