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混迹在网络各大BBS间的人,最容易结交网友。大家多奔着兴趣来网上快活,或者畅谈旅行,或者讨论宠物,既有男孩子聊以抒发胸中壮志的军事讨论区,也有女孩子聚在一起指点明星或化妆品的沙龙。
久而久之,便与一堆朝夕相处的网民结下奇特的感情。
女同事与网友相约春节一起去大连度假。几个人分别从山东、福建、北京、上海出发,在大连碰头。据说还有一位大连的网友自愿充当地陪。有趣的是,这几个人从未见过面。
也有喜欢看见对方相貌的网迷。装个摄像头,就像面对面在聊天一样,哪怕两人之间隔了一个太平洋。有的网友才认识区区几天,就变成亲密无间的朋友,可以住到对方家里去。
有次与一位做投行的朋友一起喝茶,他同时约了一位网友,据说是他们BBS的版主。地点是版主定的,一个嘈杂阴暗的小茶馆,18元可以畅饮一天的那种。版主长相委琐,眼神飘忽不定,往往讲一句话又吞回去半句。一问才知道,版主只是个坐在办公室里的文员,大把空闲,搞出一个投资论坛,引来无数追随者,包括我这位投资银行家朋友。事后,银行家唏嘘不已:“他在网上高谈阔论,谈的都是数亿元的交易,我还以为他有很多人脉资源呢,没想到他居然连最基础的东西都不懂。”原来他所有关于投资的人脉就是这帮光顾他的BBS的网友;所有关于投资的知识都来自于网络搜索引擎。他的形象,经过网络奇迹般地整合,居然骗倒了一大堆火眼金睛的金融专业人士。
当一个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性情心智通通被电脑过滤掉之后,剩下来的只是屏幕上一行行的电脑字迹,工整完美的印刷体和一个稀奇古怪的名字。从网上捕捉到的影像,究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百分之几?这实在是个问题。
但就是有人宁可相信这一个个虚幻的网名,也不愿对近在咫尺的人敞开心扉。有位多年单身的同行最近辞了职,只身到美国去了。据说她终于在ICQ上找到了真爱,在两个月的时间内,由网友迅速发展为恋人。那人寄过来一张机票,协助她办理了签证,她居然也没怀疑一下,就大大方方过去了。万一那人是个人贩子呢?
“我相信我的直觉。”这是同行只身赴美的全部理由。
大概现实中接触的角度太多,反而无从判断了,倒是网络上隔山隔水,想象的空间比较充足,更容易让人流连忘返。
我的一个关系不错的中学同学,平时看起来挺老实那种,在网上却是一个热门博客的主人,对周遭的人与事,评点颇为热辣。看到这样的文字,再想想他的本人,突然会对十几年的交情产生怀疑:这是我认识的那个人吗?
隔着电脑屏幕的直觉也好,现实中的五官感觉也好,了解到的,都不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最多只是一个人的几个侧面而已。怪不得王家卫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根本不可能了解和沟通的。因此,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了解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