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1版:头版
 第A102版: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03版: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04版: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105版:综合新闻
 第A1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1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8版:社会新闻
 第A109版:目击
 第A110版:民生新闻
 第A111版:奥运专版
 第A112版:体育新闻
 第A113版:早间点击
 第A114版:中国新闻
 第A115版:国际新闻
 第A116版:国际新闻
 第A117版:新民环球
 第A118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11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12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121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122版:新民环球·人物/博览
 第A12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124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201版:文娱新闻
 第A202版:文娱新闻
 第A203版:文娱新闻
 第A204版:法治视窗
 第A205版:投资理财
 第A206版:股市分析
 第A207版:职场方圆
 第A208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夜光杯·连载
 第B08版:夜光杯·阅读
 第B09版:时尚周刊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5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8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9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4版:时尚·超级现场
第B05版:夜光杯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上一篇  
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重开中德交流之窗

钟 勤

  同济大学是由德国医生宝隆创办的,前3 0年一直按照德国的培养模式办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同济大学任教的德国教师几乎都回国了。之后整整40年,同济大学与德国一点关系也没有了。恢复与德国的传统联系,重新开启中德文化交流的窗口,并且使这种传统联系更加发扬光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创造的机遇,是同济大学以李国豪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不懈努力的结果。

  1978年的春天,改革开放的春风浩荡,中国向世界睁大了探索的眼睛,发现与科学前沿的距离越来越大了。当时李国豪校长提出了同济大学办学模式的“两个转变”,即向多学科大学和国际化大学转变,在全校引起强烈反响,学校迅速向教育部呈报申请,要求恢复与德国的传统联系,恢复采用德语教学。

  教育部收到申请后非常重视,但这件事涉及国家方针大计,除了与外交部商得一致,并征求上海市的意见外,教育部专门向国务院递交了请示报告。报告中写道:同济大学最初是德国人创办的,在德国科教界仍有一定影响。方毅同志在接见西德科教部国务秘书和西德各州教育部长会议主席时,谈到过同济大学恢复用德语教学的传统问题,对方表示赞同,态度积极,愿意合作。据悉,西德外交部也就此事专门开会作了研究。

  教育部的报告送到国务院,方毅同志批转邓小平、余秋里、耿飚、王震、谷牧、康世恩、陈慕华,8位副总理均表示同意。中国教育界这一划时代的重要事件拉开了大幕, 1979年春天,应洪堡基金会邀请,李国豪校长率领学校代表团首次出访西德,获得丰硕成果。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一直关心同济恢复与德国联系之事,他随后到学校视察时说:德国很值得我们学习。德国的科学基础雄厚,出了不少人才。我们的科学技术要上去,光学习美国不行,还要派人到德国。闸门一旦打开,久蓄的潮头奔涌而出,对德交流合作蓬勃开展起来。国家在同济大学设立了留德预备部,全国公派留德学生都到这里来培训德语,20多年累计培训了数万人。在德国成立了“同济之友协会”。

  由于李国豪校长在重建同济大学与德国传统联系中的贡献,德国政府在1987年同济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特别授予他一枚“大十字勋章”,这是专门表彰对德交往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士的。10年以后,同济大学继任校长吴启迪教授也因为在开展中德文化和科技交流中的成就,被德国政府授予“大十字勋章”。一所高校两任校长都获得这一荣誉,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可说是同济大学对德交往中的佳话。

  明起刊一组《大词典 小故事》,介绍《英汉大词典》编写中的事例。


上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