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爸妈工作繁忙,将育儿的大任移交给了自己的父母。于是,沪上出现新鲜事—— 爷爷奶奶“转型”充电学育儿 钱滢瓅 吴洁宇 |
|
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得接受“上岗培训”?最近,一堂面向老年家长的“第三代教育”课程,在沪新鲜开讲,还真吸引了不少祖父母们走进教室。他们戴起老花镜,掏出笔记本,格外认真地学习起怎样做家长。 “专职爷爷”认真听讲 在不少现代家庭中,因为年轻父母工作繁忙,往往请祖辈揽下培育孙辈的“重任”。 家住普陀区的陆旭轮今年58岁,家有两岁多的小孙女,他冒着高温提前20分钟赶到位于徐家汇的上课地点,热情颇高。“我正‘转型’呢,从专职会计师过渡到专职爷爷。”陆爷爷表示,自己当年带孩子是“养大就好”,现在光这条显然不够,素质教育、品格教育得同步进行,“不更新知识不行啊”。 6岁女孩舒舒的外公外婆“集体出席”,外公还掏出老花镜,边听课边写笔记。“老师讲的都是我们碰到却没留意的。比如表扬孩子不要随意,该在她有具体表现时再伸大拇指。”外公“反省”说,“我们以前表扬得不科学,让舒舒认为自己啥都好,现在一点批评也听不得。” 育儿观念出现碰撞 执教“隔代教育课”的优迦教育咨询师王云坦言,他们之所以开设“第三代教育课”是因为每次开展幼教活动,孩子在里头上课,接送的老人就在教室外开“讨论会”,她发现老人的困惑和盲点还真不少。 祖辈常常在育儿理念上和父辈“步调不一”。“孩子功课做到很晚,外婆就会觉得老师作业布置得太多,让孩子熬夜多伤身体啊。而妈妈则想,是不是我家孩子效率低、跟不上?这种矛盾源于两代人对‘好孩子’的不同理解。你们觉得身体结实、听话乖巧就好,他们却更要求学习、生活能力合格,所以两代人要积极沟通。”王老师的一番话,听得爷爷奶奶们频频点头。 讲课完毕,这群白发“学生”们还不愿离去。鲍外婆发问:“外孙女一看电视就不肯停,叫她洗澡她对我‘嘘’,几次不听,我当然嗓门大了,但老伴还怪我不该吼。”在座的“老同学”热心支招,有的说偷偷拔掉信号线,有的建议让孩子复述故事寓教于乐…… 祖辈切勿大包大揽 一小时课加半小时讨论,首届“爷爷奶奶培训班”顺利结束。虽说老师讲得细致,学生听得专心,可一次培训包罗不了所有教育心得。专家提醒各位家有儿孙的老年家长们,在抚育孙辈时切勿大包大揽、倚老卖老,不妨“请儿女当司令,聘自己当政委”。与儿女在“好孩子”概念上达成共识,经常交流孩子的发展问题。此外,还得多理解子女的工作和想法,理解第三代的需求。教育孙辈时不必时时“冲锋陷阵”,要学会将压力和责任还给年轻的父母们。 实习生 吴洁宇 本报记者 钱滢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