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特别报道5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法治视窗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 · 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7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同步”时尚诱惑力
——析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的热销现象
李菁

  ■ 首位购得《哈7》新书的同济大学学生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一部本来供孩子们消遣阅读的魔怪奇幻小说,经过10年的演变,本身变成了一个“魔法”事件:“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接连问世,不断成为全世界的盛大节日,不同国家、种族、宗教、年龄、性别的读者津津有味地捧读同一个故事,以狂热的姿态为虚拟的主人公欢呼,这种景象十分奇异。

  彻夜不眠  店外排队 

  “哈利·波特”系列无疑是好看的小说,但是真有好看到如此程度吗?那些彻夜不眠在书店外排队等候“首发”的热情读者中,有几个能够不假思索地复述出第1至第6本的大致情节呢?笔者从电视新闻中看到,接受采访的上海读者关注最多的并不是“哈利·波特”的命运,而是对自己能够亲身参与“全球同步”这一活动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现代商业   魔法成功 

  这是现代商业“魔法”的成功。庞大的“生产”计划、欲擒故纵的营销手段、富有戏剧性的“同步”措施、与电影的强势联姻,等等,造就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哈利·波特工厂”。这绝非那位文雅的单亲母亲一人所能为。对此,早有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张闳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个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奇迹。就像吃哈根达斯一样,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时尚,其最具诱惑力的部分在于提供了一种“国际化”文化生活的幻象。这也正是人们对其趋之若鹜地盲从的真正根源。

  消费年代  文化产品 

  热销现象表明,无论是美国人、欧洲人还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都有可能在无时空差异的状态下,消费“哈利·波特”这个全球化的文化符号,共享一种“国际标准”的文化大餐。笔者昨天在电视上看到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中军的一档访谈节目,他无意中说到一句:“无论范冰冰还是李冰冰,都是公司的一个产品。”此言颇耐人寻味。在一个一切都是“产品”、什么都用来“消费”的年代,“文化”还能独居一隅之地吗?              本报记者  李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