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浔:千年古桥百年屋

周显东


    古运河似一条碧玉锦带绕在古镇腰际。早在南宋时期,南浔已是“商贾云集,水陆要冲之地”。南浔盛产丝绸,到了近代,这里孕育出江南首富刘镛为代表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等一批丝商富豪,他们对江南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2平方公里的南浔古镇上,不仅拥有中西合璧的豪宅、诗意浓郁的园林,还有依水而筑的民居、风格独特的拱桥……

  水乡本色          

  “一河两街三桥”可以概括南浔的水乡本色。南浔河流密如蛛网,民间有“三步一拱,五步一桥”之谚。广惠桥、通津桥和洪济桥最为著名,被誉为“南浔三古桥”。广惠桥位于古镇南栅商会原址附近,为单孔石拱桥。其始建年代已失考,清代曾两次整修。广惠桥桥上下各有石阶24级,桥堍还有一对精妙的石狮子。通津桥始建于宋代,也是单孔石拱桥。洪济桥在明万历年间《湖州府志》上已有记载,此桥清嘉庆十年(1805年)重建。

  园林也是南浔的一大特色。在众多园林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小莲庄首屈一指。小莲庄系刘镛的私家花园,始建于1885年,经刘家祖孙三代40年的经营,由刘镛的长孙于1924年建成。小莲庄由家庙、义庄及园林组成,庄内长廊曲折,花木扶疏。小莲庄分为外园内园,外园的主体是一个占地20亩的荷花池,内园“东升阁”则是一幢中西合璧建筑。

  文化底蕴          

  位于鹧鸪溪畔的嘉业堂藏书楼,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为一座口字形回廊式厅堂建筑,上下共有52间。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刘镛的孙子,酷爱藏书。辛亥革命后,刘承干历时20年,费银30万,得书60万卷而建藏书楼。2001年,嘉业藏书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上述两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外,号称江南第一巨宅的张石铭旧宅,于2001年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张石铭系清光绪20年的举人,他和张静江都是南浔巨富张颂贤的孙子。分家后,张石铭建宅弟懿德堂,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各色楼房244间,其风格独特,结构恢宏,尤其是木雕砖雕石雕以及当年从法国进口的玻璃花窗,极具艺术欣赏及文物价值。

  古镇风情          

  到南浔,不得不看百间楼的古民居。百间楼建于明代,造型各异,千姿百态;在晨雾初起之时,若倘佯在百间楼的长街上,宛如置身于一幅清淡幽远的水墨画中。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顺河道蜿蜒逶迤,楼房间还形成一条骑楼式长街,供行人挡风避雨之用。

  “领略古镇风情,感受人文南浔”特色游已成为今夏南浔古镇旅游的一大亮点。从7月15日至9月28日,南浔古镇举行第四届休闲文化旅游节。节会期间,有灯节夜游、台湾文化风情美食节,书法名家作品精品展等。    特约撰稿 周显东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