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嫁到前卫村 幸运 经营农家乐 开心
——启东媳妇崇明生态村里唱“主角”
胡晓晶 薛慧卿

  ■ 崇明东平森林公园 本版摄影 周馨

    前卫村,不仅在崇明岛上大大有名,在全上海也是个知名度颇高的新农村样板。今天上午,本报上海边界行报道组再访前卫村。当年的盐碱地,如今已改造得水洁土净,空气清新,花果绕村,鳖蟹嬉水……处处能见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享农家乐”,早在2000年就开办的前卫村“农家乐”,一直做得红红火火。

  前卫村与崇明岛上属江苏启东市的启隆乡接壤。上世纪80年代,前卫村里的许多小伙子都娶回启东媳妇,现在村里30%的家庭有启东媳妇,她们不仅在家操持家务是把好手,更在前卫村的“农家乐”经济里唱起了主角。

  角色一

  给启东老乡当导游

  作为绿色生态村,前卫村谢绝汽车,进了村要么步行要么坐电瓶车。记者一行来到村里的交通服务中心,正好碰上1996年嫁过来的启东媳妇曹永辉。当年,因为姨表姐嫁来崇明嫁得好,曹永辉娘家人也帮她张罗着找了一个崇明前卫村的小伙。如今,曹永辉在前卫村里开起了电瓶车,不时给启东老乡做导游。

  曹永辉平常工作忙,双休日一天起码要出车十趟,经常听到车上客人讲启东话。老乡遇老乡,她就用启东话向老乡介绍前卫村的新变化。一番谈天说地,跑来前卫村参观生态农业的启东老乡们常会发感慨:现在许多农村在走工业化的路子,这边倒是新农村的路越走越坚定,以后要吃绿色蔬菜、要看绿色田野,还真的要跨省到崇明来看。

  角色二

  前卫村里掌管财务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前卫村村民住草房、喝咸水、走泥泞路、种盐碱地,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三十多年后,前卫村已有土地3671亩,人均年收入近8000元,成为农、工、副、商、游全面发展的生态村。这个不小的变化,身兼前卫村“财务总监”和妇女主任两大职务的启东媳妇陆翠琴亲眼目睹。

  1981年嫁到前卫村的陆翠琴,当年来崇明是因为姆妈的表姐在这里。在前卫村生活了20多年,陆翠琴对前卫村的“家底”知根知底,她坦言“嫁来崇明是幸运,经营农家乐很开心”。

  陆翠琴家从2004年开始做“农家乐”,现在家里的5个房间全用来做客房,每到“黄金周”天天客满。不仅补贴家用还能结交朋友,她越做越开心,不光让原来在市区开出租车的老公回家当起了烧菜师傅,连她在启东市里的兄弟姐妹也在“黄金周”赶来客串服务员。

  2004年12月28日,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建设在崇明启动。它跨越长江,连接起上海市陆域、长兴岛和崇明岛;崇明岛还与江苏省的启东市架桥相连。到2010年前后,当这一切变成现实,崇明将在上海与江苏的往来中起到交通大通道作用,前卫村里说不定会出现更多的启东媳妇。

  本报记者 胡晓晶 薛慧卿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