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化污水为清水 风能路灯点亮村民生活 薛慧卿 胡晓晶 |
|
前卫村村民们说的“水电煤”,是全新的概念。全村的生活污水经过人工湿地生态净化,成为一泓清水;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场在此落户,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秸秆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地能利用等5项清洁能源正逐一从规划变为现实…… 水的净化是前卫村生态循环的一大特色。盛夏走进前卫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只见眼前一片人工湿地绿意盎然。村长毛杰告诉记者,全村每天产生的600多吨生活污水经过20多个污水池处理,最终消失在一片盛开着红色、金黄色美人蕉等鲜花的花园中。一开始十分浑浊的水经过地下数百米的缓缓流动,从出水口流出时已可以养鱼。 村民们做饭用的沼气是“自产自销”的。在前卫村“种、养、沼”循环模式中,农业秸秆和粮食加工产生的米糠、麸皮作为饲料送至饲养场喂猪、喂鸡,牲畜粪便和部分秸秆进入沼气池,经太阳能高温发酵变废为宝:沼气供给村民作燃料;沼渣经分离、配料、搅拌制成颗粒有机饲料和肥料,可用于喂鱼、种花、种粮、种树等;沼液经泵站提升,通过管道和智能化滴管输送至千亩苗木基地和无公害果蔬大棚及花卉苗木基地。 走在村里,随处可见太阳能/风能发电的路灯,与普通路灯不同的是,它的顶端同时装有太阳能板和风能发电装置,别有一番风情。 本报记者 薛慧卿 胡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