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要看温度也要关注湿度 气温35℃、湿度80%时,人体感觉温度达56℃以上 张炯强 |
|
本报讯(记者 张炯强)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大伏天。如果这些天你从上海出发,到北方一些地区出差,如山东、河南等地,就会发现,同样报35℃的高温,光照强度也差不多,在北方一些相对干燥的地区,感觉没有像在上海这般热。这是为什么?专家解释,这主要和湿度有关。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北方内陆性气候相比,湿度要大得多,而湿度越高,人会感觉越热。 陆大江副教授是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专业研究气温变化与人体运动极限的专家。他说,最近,美国国家气象部门根据气温与湿度计算出“酷热指数”,根据这个指数,可以计算出同一温度、不同湿度条件下人体的受热程度。一般来说,湿度在50%,人体感受的温度与实际气温相差不多;而湿度一旦达到80%,人体的感热程度就会远远超过实际温度。比如,湿度50%,温度35℃,人体感觉温度是42℃;如果湿度达80%,人体感觉温度将达到56℃以上。(详见右表) 陆大江说,现在我们预防高温,很多人只看温度,其实,湿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高温高热指标,所以,即便气温有所下降,但发现湿度仍然很高时,我们仍要做好防暑准备。 预防中暑的措施包括:外出时,穿浅色、宽松、通气的服装,戴帽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补充水分;避免喝咖啡和酒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