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暑,要看温度也要关注湿度
气温35℃、湿度80%时,人体感觉温度达56℃以上
张炯强


  本报讯(记者 张炯强)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大伏天。如果这些天你从上海出发,到北方一些地区出差,如山东、河南等地,就会发现,同样报35℃的高温,光照强度也差不多,在北方一些相对干燥的地区,感觉没有像在上海这般热。这是为什么?专家解释,这主要和湿度有关。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北方内陆性气候相比,湿度要大得多,而湿度越高,人会感觉越热。

  陆大江副教授是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专业研究气温变化与人体运动极限的专家。他说,最近,美国国家气象部门根据气温与湿度计算出“酷热指数”,根据这个指数,可以计算出同一温度、不同湿度条件下人体的受热程度。一般来说,湿度在50%,人体感受的温度与实际气温相差不多;而湿度一旦达到80%,人体的感热程度就会远远超过实际温度。比如,湿度50%,温度35℃,人体感觉温度是42℃;如果湿度达80%,人体感觉温度将达到56℃以上。(详见右表)

  陆大江说,现在我们预防高温,很多人只看温度,其实,湿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高温高热指标,所以,即便气温有所下降,但发现湿度仍然很高时,我们仍要做好防暑准备。

  预防中暑的措施包括:外出时,穿浅色、宽松、通气的服装,戴帽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补充水分;避免喝咖啡和酒类等。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