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务连 徐贵祥 |
18.我的这封信很让陈骁满意 我和陈骁通信的内容非常广泛,我向他汇报学习情况,心得体会,他向我介绍部队情况,介绍经验。每次我都要他代向苏晓杭问好,但是他绝口不提。他跟我说得最多的是他的带兵理念和对中国陆军未来前途命运的思考。这个人就是这样,总是爱操一些没有名堂的心,好像他不是特务连的连长,至少也是个军长。 陈骁在信上说,纵观世界军事格局和近年几场战争所呈现的形势,我们可以看出,常规战争已经面临严重的挑战,攻城掠地开疆拓土已不再是战争的目的,战争目的往往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战争的持续时间将越来越短,战争的幅员将越来越小。他在信里要我谈谈,我从这个现实里得到哪些启发。 我当然知道陈骁是在考我。我给陈骁回信说,我从这个现实看到了我们特务连的希望,在那种立体的、无后方的、闪电似的战争模式里,陆军中的多数兵种都很难得到施展的机会,而我们的特务连则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孔不入。凡是有战争的地方,就有特务连。 我的这封信很让陈骁满意,为此他不惜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给我挂军用长途,很快活地、猛烈地表扬了我一阵,说我有很大的长进,不仅技术层次提高了,战术层次提高了,而且有了战略眼光。 我说是啊,你教导我们说,我们特务连是干什么的,天上海里的战斗明白一半,地下的战斗全明白,我们是无孔不入啊。 他说,什么叫四两拨千斤,只有我们特务连可以四两拨千斤。不过不光是我们特务连,我认为陆军要走小型化、精锐化、特种化的道路,这是未来战争对我们的要求。你现在虽然是陆军指挥学校的学员,但是不要忘记特务连,要有超前意识、前瞻意识。那些用处不大的、过时的、与未来战争实践脱节的、大而无当的学问,掌握一点,差不多就行了,不要死记硬背,不要生搬硬套,考试的时候可以发挥我们特务连的特长。 我说哪有你这样当连长的,教唆手下作弊。他说我要你养精蓄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多看外军方面的资料,尤其要关注局部战争中地面部队运用原则,了解对手,知己知彼。两相对比,找找我们的不足。我希望你的论文是谈问题的而不是拍马屁的。 我问他,你现在和苏晓杭怎么样?他说不怎么样,我忙我的,她忙她的。我问,你什么时候升官啊?他说,我再等等,等你毕业了,可以接班了,我才松手,防止特务连落到庸才的手里。 后来我才知道,陈骁的爱情遇上了一点麻烦。我考入陆军指挥学校的第二年,苏晓杭费了很大的周折,考入一家师范大学的美术系。此时陈骁仍在我们二十七师一团特务连当连长。 从某种程度上讲,陈骁其实是一个单纯的人,尽管他在战场上深思熟虑,但是在个人问题上,他却浪漫得像普希金。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分别的那一年里,他和苏晓杭之间已经逐步拉开了距离。那一年,他两次请假到省城看望苏晓杭,但苏晓杭很忙,跟他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 屈指算来,陈骁那一茬人,转眼都是二十六七岁的人了,男婚女嫁已经摆到了议事日程了。有一次陈骁到了省城,居然在省军区招待所住了两个晚上才见到苏晓杭。那几天他很郁闷,常常独自一人逛公园,晚上一个人在小餐馆里喝闷酒,逛得无精打采,小酒喝得心灰意冷,差点儿就打道回府了。后来苏晓杭来了,两个人在招待所吃了一顿饭,啃着鱼头他说,我感觉要出问题了。 苏晓杭一副不谙世事的模样,笑着问他,你觉得会出什么问题?他说,不知道,直感不好。苏晓杭咯咯地笑着说,不就是让你等了两天吗?直感就不好啦?那次他很冲动。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在省军区招待所里,陈骁一个人住一个房间,条件非常有利。他们接吻,拥抱。他感受到了苏晓杭已经成熟了,再也不是那个娇憨稚嫩的小女兵了,她的身上散发着成熟的果实的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