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 广 告
    
2007年7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胶拍案惊奇系列之初刻拍案惊奇第廿四回
乌鸡阿胶汤:气以行血,血以摄气

宣廷


  上回说到,广州有个鸡佬炖汤店,店里有道名菜,名叫乌鸡阿胶汤,端的是压轴之菜。民间的智慧果然是不可小看,但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其间道理何在呢?

  关于阿胶的功用,我们在前面已经铺陈了二十多回,但一言以蔽之,就是李时珍所说,是“补血之圣药”。那么它仅仅是药吗?或者说,只有生病才能吃吗?非也,在《神农本草经》下卷虫兽部上品,阿胶条的最后,神农氏语重心长地总结道,“久服,轻身益气。”

  从“补血之圣药”,到“久服,轻身益气”,显然,在气与血之间,有神秘的关联。关于这个问题,近代大科学家杜亚泉先生说得好:“中国人说气以行血,血以摄气。这是因为人类的生活,一是靠血液营养,一是靠神经作用。而神经作用,全靠血液营养,而血液循环,又全靠神经作用。”

  我们曾经谈到李鸿章进补阿胶出使西洋的故事,在《清稗类钞》中记载,他每日进补鸡汁一大盅,用童鸡三到五只炖成,可谓奢侈至极。

  鸡汁能补人身之元气,贵阳有道菜,叫做“培养正气鸡”,开宗明义,直接说出要害。

  那么为什么用乌鸡与阿胶配伍呢?关于乌鸡,是一种毛色白而骨色黑的一种鸡,古方中“乌鸡白凤丸”,用的就是这种鸡。唐代杜甫诗中写道,“愈风传乌鸡,秋卵方漫吃”。

  民间旧法,尤其是岭南一带,老年人进入冬季,用乌骨鸡煲汤,每日一只,连服一冬,极为有益。

  乌骨鸡除了补元气,还有部分阿胶的功能,是“补血调经”。也就是说,以养气为主,补血调经为辅。这一功能与阿胶恰好相反,阿胶以补血为主,养气为辅。正因为两者相反,结果才相反相成,成为天造地设的一对,同时进补,血气双补。气以行血,血以摄气,果然大有智慧。

  《食物本草》中记载,“鸡汁大补元气,用黄雌童鸡,切成寸许之块,放入铁罐中,加黄酒少许,置饭锅中蒸四五次,鸡汁即能蒸出。将阿胶块砸碎,放入汤中溶化即可服用。”

  它有什么好处呢?“饮之大补元气,转弱为强”。听起来多像神农氏所说的,“久服,轻身益气。”

  故事结尾,我们重温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那句名言"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寻觅民族瑰宝,知其源头出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