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英文报刊的先驱 单雪 |
中国早年出版的西文报刊在徐家汇藏书楼所藏文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最著名、最完整的要数19世纪中叶创办的英文报刊《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 1850年8月3日,英国拍卖商奚安门在英租界创办了上海最早的英文周报《北华捷报》,也叫做《华北先驱周报》或《先锋报》,每逢周六出版。1856年奚安门去世后,买下此报的英国商人康普东为《北华捷报》增行了副刊《航运日报》,1862年又增刊扩版为《航运与商业日报》,专门用于刊载航运船务、中外商务情报等信息。1864年,为了配合当时国际日益扩张的商贸形势,《航运与商业日报》正式更名为《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并独立发行。《北华捷报》则成为《字林西报》的周末附刊。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起被迫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0月起复刊,1951年3月31日停刊。 奚安门在创刊号的《致读者书》中阐述其办报宗旨为“最重要的目的是激发我们对这个开放口岸最真实最深层的兴趣,换言之,对于任何人物和事务都要抱有严谨认真且无畏的评论态度。最主要的是,我们应该尽全力在英国唤醒一种意识:必须和这个庞大帝国建立更广阔的贸易往来和更密切的政治联系。若可能,要使公众有一种彻底全面且根深蒂固的信念而非摇摆不定鼠目寸光的观点,使他们认识到这样的联系对于英国乃至整个世界文明的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他们眼前所见到的这个帝国所蕴藏的惊人资源……”1859年该报被指定为英国驻沪领事馆及其商务公署的文告发表机关。最初除了登载一些领馆、工部局发布的文告、规章、评论以外,也有广告、中外新闻快讯、上海英侨动态等消息。主要读者为在中国的外国籍外交官员、传教士和商人,它的发行给在中国从事各种活动的外国侨民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字林西报》在中国内陆许多边远地区派驻通讯员,常常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资料,新闻覆盖面非常之广泛,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外文报纸。 《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的创办,促进了中国报刊发展。1861年字林洋行开办了上海的首份中文报刊《上海新报》,之后《申报》问世,19世纪后半叶的数十年间相继问世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报纸,奠定了上海的中国新闻出版中心地位。后来出版的多份中文报纸常摘译引述《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的新闻及实事评论,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上海人的新闻视野和信息来源。 跨度百年的《字林西报》较完整详尽地记载了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社会,从不同的视野叙说了中国曲折的历程,如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时,《字林西报》社充分利用该报通讯员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优势,以日志形式每天刊登义和团运动的最新动态,为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对于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研究,这是一座尚待开发的资料库。徐家汇藏书楼的这两份英文报纸,从创刊到停刊,收藏十分完整,是中外图书馆最著名的报刊藏品之一。 明起刊登一组《烽火文艺兵》。责任编辑:徐婉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