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 广 告
  
2007年7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远的邮票”

习慧泽


  最近去美国,听朋友在抱怨邮票又涨价了,涨了多少呢?“又涨了2美分!”所谓“又涨”是个什么概念呢?上回涨价是从每张平信邮票的3角7分提价到了3角9分,这回涨到了4角1分。

  熟悉美国情况的朋友想必都认同此点:即若要比较中美两国国民的生活指数或物价指数及消费水准,按一般工薪阶层的收入对比或折算,基本上也就是1元人民币相当于1美元吧。换言之,即美国人花1美元买的东西,在咱国内基本上就相当于掏1元人民币,否则就没有可比性——在美上超市时往往会吓一跳,“乖乖,几根葱用橡皮筋一捆要卖1美元!”

  当然,在老美那儿的超市,也有不少东西比我们这儿便宜,周末轮到某品种优惠促销,也有“by one get one”(买一送一)的。不过听到美国的朋友在抱怨邮票涨了2分,总忍不住哑然失笑。

  其实3角7分也好,3角9分乃至涨价后的4角1分也罢,全美国寄平信都是这个价。如今美国联邦规定的劳工最低工资是每小时5.15美元,相比之下寄一封信的费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某次在波士顿坐游船出海去看鲸鱼,忽遇狂风暴雨,忙躲进船舱,倚着舱里的吧台小憩时,发现吧台上有个大玻璃罐,里面塞满了硬币纸币,一问是用于公益募捐的,购买饮料或小吃后的零钱随意捐,仔细瞧瞧,1元钱最多。

  不过尽管仅2分之差,但美国的邮政部门依然有所顾忌,首先是顾忌消费者对涨价的反感情绪,再就是顾忌消费者手中持有的邮票今后使用起来不方便,譬如你去寄信,0.39元的面值无疑还须加贴0.02元的邮票,邮政部门显然不可能再另外发行2分面值的,况且若今后再上调邮资呢?莫不是又要再发行“补差”的邮票?

  寄信时因“补差”不便而引发的情绪波动,转而迁怒于邮政部门,不愿寄信了或少邮递了,那才是“灾难性”的,于是便有了“forever stamp”亦即“永远的邮票”的应运而生。这种邮票其实并无面值,整版出售给顾客后,邮政部门承诺,不管以后邮资是否再上调,反正其身价始终“水涨船高”,也就是“同步升值”。换言之,届时哪怕邮资一涨再涨,反正你寄平信贴上这么一张“永远的邮票”就OK了。

  邮政机构因运作成本的增加而提高邮政的收费,想必全世界都有,但如何应对乃至化解因之而产生的种种摩擦和矛盾,想必“永远的邮票”考虑得较周到,当然也更精明——消费者预购的是“保值”的“永远”,而邮政部门呢,即便只卖出一版“永远的邮票”,收到的也是硬碰硬的真金白银。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