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 广 告
    
2007年7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东12个街道今年起全面剥离经济管理职能
街道工作重心是做好公共服务

鲁雁南


  本报讯 (记者 鲁雁南)街道不用分心搞经济,干部专心服务老百姓。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浦东新区“加强政府公共财政保障,强化公共服务”情况介绍会上获悉,浦东12个街道今年起全面剥离经济管理职能,街道干部的工作重心只有一个,就是全力为社区百姓做好公共服务。

  新区财政增加投入

  街道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能一直是建设和管理社区,但在过去,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经费支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街道税源是否充裕。东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安桥一度对此很苦恼:“街道新建不久,税源基础薄弱,我们付出很多努力搞招商,还是难以满足近10万人口的社区建设经费需要。”

  去年5月,作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一项新举措,“街道不搞经济”的试点率先在东明路街道和浦兴路街道展开,明确试点街道只要一门心思搞好“本职工作”——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相关经费则由新区财政给予保证,不用再像过去那样为民办事“先掂量自己口袋再说”。

  东明路街道所辖的凌兆地区公共设施严重老化,早就想改造。去年下半年开始,街道向功能区域上报改造方案,由功能区域拨款,一年内就完成了凌一、凌五和三林苑等10个居民区上水管改造,并为19个居民区安装了空调滴水管,为6个小区做了污水管整治。对薄弱街道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基本保障水平后的财力不足部分,新区将全额补贴,预计每年将增加投入2亿元左右。

  资金用在“刀刃”上

  剥离经济管理职能,今后街道是不是就与经济“不搭界”了?面对这样的疑惑,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表示,这一举措既是财政改革,更是在街道层面实现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小政府”管理体制从“精兵”到“简政”的改革。街道相关部门同样要服务好辖区内的企业:对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的需求做到“必须服务”,对企业经营之外的延伸性需求做到“协助服务”,对涉及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需求做到“主动服务”。

  改革会不会使街道对企业服务水平下降,导致财政收入减少?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今年1到6月,最早进行改革试点的东明路街道财政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92.3%,增幅在全区排名第二。

  据悉,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新区政府目前正加快建章立制,做好各项衔接工作并加强街道预算管理,增强社区居民参与度,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在为民办实事的“刀刃”上。 评论 070726101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