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 广 告
  
2007年7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7:40,变压器为何顶不住
群租导致三林地区人口急剧膨胀,电压超负荷
徐轶汝


    每到晚上7时40分,家住三林路785弄的王老伯就开始提心吊胆:希望变压器能“挺”过今晚,不要再断电。近来,不少家住三林路上南路附近的市民致电本报962288热线反映,2年前刚改造过的变压器不堪负荷,屡屡“罢工”。市东供电公司抢修人员一语道破原因:群租令这一地区人口急剧膨胀,正常电压难以为继。

  每晚过不了的“坎”

  7月19日晚上7时40分,王老伯刚洗完澡,正惬意地坐在躺椅上看电视、“孵”空调,“啪”的一声,屋里一片漆黑。“又断电了。”王老伯咕哝了一句,熟练地摸索着切断空调、电视机的电源,又摸索着寻到钥匙,带着老伴下楼去。

  片刻安静之后,小区里的人越聚越多。有人打着扇子,拿着手机“叽里呱啦”打报修电话;有的凑在一块抱怨连连。晚9时许,抢修人员来了。晚11时不到,变压器恢复供电,被折腾了一晚上的人们渐渐散去。

  王老伯回忆说,最近几年夏天,变压器经常发生故障,每晚7时40分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坎”。居民们如今已熟悉了这一规律,每到晚上7时40分,就准备着像王老伯那样操作断电后的“程序”。

  改造计划难赶变化

  7时40分为什么成为难过的“坎”?本报记者联系了市东供电公司,并于昨天下午跟着抢修人员来到那里。

  三林路785弄有6幢建于1994年的老式公房,居住着200多户居民,老公房的后面还有一大片私房。据当地物业工作人员说,最近几年,这里外来人口数量持续上升,饭店、洗衣店、网吧先后开业,乱搭建和群租非常普遍,原本的一户人家,如今“塞”进了四五家。抢修人员王师傅说:“就算每家只用一盏灯、一只电饭锅、一个电扇,多出来的电量也很惊人了。”

  王师傅说,2年前为缓解用电紧张,他们增加了一个变压器。改造之前还对地区人口数量作了小调查,估算了可能达到的用电量,无奈计划赶不上变化,短短2年后,2个变压器又不够了。“每到夏天的晚上7时40分许,上班的人都回家吃饭休息,附近饭店、网吧正当营业高峰,所有的空调都在运行,变压器怎么受得了?!”最热的时候,变压器曾经一晚上“罢工”两次。

  希望群租得到扼制

  为了让居民安然度夏,昨天下午1时,供电公司再次对这一地区实施低电压改造。抢修人员先做好挖路、打洞、竖电杆等前期准备工作,等一切就绪后才切断电源。几位师傅爬上高高的电杆,顶着高温架设电线。下午3时,供电恢复。今年夏天,居民不用再害怕晚上7时40分了。

  采访中,有些居民提出疑问,为什么不早点来改造?相关人士解释,以上几个地区流动人口激增,供电公司无法预估;此外,低电压改造并非简单的施工,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虽然这里的问题解决了,相关负责人还是有些担心:他们运营的区域除了三林地区,杨思、北蔡地区也都有这样的问题,“日益普遍的群租使得部分地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有序地管理起来,好让电力部门心中有数,及时扩容。”

  本报记者 徐轶汝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