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少年”朱德庸和儿子重新过童年 赖城钊 沈琦华 |
| ||
| ||
| ||
|
漫画家朱德庸的儿子叫朱重威,去年考上了全台湾最好的“建国中学”高中部。这件事让朱德庸夫妇非常得意。事实证明,他们对于培养儿子还真有一手。 在此以前,朱德庸给大家的印象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爸爸。有个关于“朱德庸如何做爸爸”的故事一直在坊间流传。那还是重威刚上小学的时候,朱德庸负责送儿子去学校。有一次他睡过了头,儿子穿好校服,背着书包站在他的床边。朱德庸看了一眼穿戴整齐的儿子,懒洋洋地说:“干脆,儿子你今天请假不要上学算了。”说完,倒头又睡。一边的儿子可傻眼了,不停地推着朱德庸,哭着说:“醒醒呀,我要上学啦!” 其实,那个时候的朱德庸对学校一点好感也没有。因为在朱德庸念书的时候,绝对称得上是一个“问题少年”。 1 “问题少年”害怕学习生活 朱重威是哭着要上学,比较有趣的是,朱德庸小时候却是哭着不想上学。整个小学阶段,每次过完寒、暑假,开学第一天,朱德庸就会坐在教室里号啕大哭。很多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病,其实那时的朱德庸只要听到要念书,心里就会泛起难以名状的悲哀。 那个时候,学校对朱德庸来说充满了恐惧。特别是上了初中以后,老师把朱德庸定位为一个白痴类学生,对他不闻不问,因为问他任何问题,回答都是不知道。直到今天,朱德庸才觉得,那个时候自己可能患上了“学习障碍症”。他也曾强迫自己做一个好学生。但是发觉老师讲的任何话都是从右耳朵进去,从左耳朵出来的,也就索性不听了。于是,一顶“问题少年”的帽子戴到了他的头上。 就在那个时候,朱德庸迷上了画画。朱德庸依稀记得画第一幅漫画的情景。像是有一支笔一直在叫着他的名字,说用我来画吧,他就拿起笔,这一画就画了几十年。 画画是唯一能让朱德庸感到松弛的事情。外面的世界让朱德庸没法呆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的绘画世界。在学校里受了哪个老师的打击,朱德庸回到家就狠狠地画,让老师“死”得非常惨,然后他的心情就会变好了。 不过,光靠会画画是考不上任何高中的,初中毕业后,朱德庸上了台湾的一所职业学校。没想到这拉开了他“传奇”般5次转学的序幕。念了第一个学期的职业学校,因为成绩太差,朱德庸被退学了。 朱德庸的父亲把他转到了一个补习班上课。才过了一个月,因为一件小事,朱德庸与班主任在教室里大打出手。“我要把你赶出学校。”老师发了狠话。朱德庸也不示弱:“好,你把学费退给我。”当然,收了的钱自然是不可能退的。不过从那以后,朱德庸和班主任每次见面都是怒目而对。学期结束,校方通知朱爸爸:请你家小孩下学期不要再补了。 全台北补习班多了,朱德庸换了一所。新换的补习班完全是个“学店”,只要你按时交学费,什么都不管。朱德庸留起了长发,追比他大很多的女人。朱爸爸一看,这下还了得,只好把朱德庸转到了一所私立高中。原本希望这下可以太太平平念个书,不料朱德庸又因为和老师打架,被劝退了。 朱德庸最后上的高中,收的是全台北有问题的学生。学校的管理像是在演电影大片《监狱风云》。那个高中,真正想考大学的学生只有30个。台湾考大学的年龄上限是20岁。已经19岁的朱德庸好像变得无路可走。爸爸找朱德庸长谈了一次,“最后连补习班都不要你了,你到底想怎么办啊?”朱德庸也不明白,自己怎么混得这么惨,青春一下子消耗完了,只剩下最后一次考大学的机会,他决心把握住。朱德庸的“狐朋狗友”来找他玩,“出来啊,一起吃火锅、跳舞去啊”。朱德庸顶住了诱惑,整整一年地复习,他终于考上了大学。 2 “婚姻恐惧症”者不期然走入婚姻 朱德庸说,自己的童年很有问题,但父母除了说一句“你要好好念书”外,没有多大办法。不过他并不怨自己的父母。其实父母也给了他很宽松的环境。朱德庸喜欢画画,爸爸会经常裁好白纸,整整齐齐地装订起来,给他做画本。 “问题童年”带给朱德庸的是“婚姻恐惧症”和“儿童恐惧症”。朱德庸以前有两种题材是从来不碰,一种是动物,一种是小孩。不画动物是因为太爱动物了,以至于无法在它们身上开任何玩笑。不画小孩是因为不想回忆自己的童年,讨厌小孩,以至于排斥画他们。 但是,婚姻和小孩都一下子降临到了朱德庸的身上。 在画《双响炮》的前期,朱德庸还是未婚,画完了《双响炮》,朱德庸和冯曼伦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朱德庸在结婚之前谈过几百次恋爱,不过都是用“假设的方式”。举个例子,朱德庸今天碰到个女的,他觉得还不错。于是,朱德庸就跑回家,开始想象:“如果第二天约她喝咖啡,我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过几天约她吃饭,我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再过几天约她看电影,又会怎么样?”在脑子里一边推演一边恋爱,一般最后的情况是,朱德庸想自己可能会有个孩子,要为他(她)负责。想到这里,朱德庸立即决定不谈这个恋爱了。于是,连第二天打算的邀请对方喝咖啡都没有。 不过当朱德庸遇到冯曼伦的时候,爱情从假设变成了现实,变成了婚姻。朱德庸第一次看到冯曼伦的时候,仅仅是一个侧面而已,就有一个声音对他说,就是这个人。等朱德庸走近冯曼伦,走到她面前的时候,已经堕入了情网。 讨厌小孩的男人,本来也不打算当爸爸,可是结婚不到两个月,太太冯曼伦就怀孕了。 3 “成功儿子”是朱德庸的心理医生 朱德庸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儿子重威在饭桌上聊天。两个人无话不谈,朱德庸并不忌讳自己的看法,包括自己对于“性”问题的观点。 其实,朱德庸和儿子也曾经是“死对头”。不过关于这点,只有朱德庸心里清楚,重威并不知情。 因为自己“问题少年”的经历,朱德庸非常讨厌小孩。得知太太冯曼伦怀孕了,他躲进书房3天没有说话。冯曼伦看到朱德庸这个样子,只好叹了口气说:“这孩子还是我自己养吧。”朱德庸也知道客气,主动和太太冯曼伦分工:“家里的4只猫我来管就好了,小孩你管。” 于是,重威出生后被关在卧房里,其他地方归小猫所有。儿子能够爬的时候,朱德庸每天用消毒水把地板擦干净,然后放他出来一两个小时。他还对懵懵懂懂的儿子说,“你一定要对猫很好,它们年纪都比你大,在我们家时间比你长,你排名第5。”所以,朱重威在家里的排名一度比猫儿还低。 跟儿子玩,朱德庸从来不让。父子两人用机器人打架,朱德庸把重威机器人的手扭断了,儿子跑到妈妈冯曼伦那里哭着告状。冯曼伦只好告诉4岁的儿子,“你看爸爸个子很高,其实里面住了一个比你个子还要小的小孩。”重威恍然大悟:“我懂了,爸爸实际上是我的弟弟。”重威在家中称朱德庸是他弟弟,“兄弟俩”相处的时候,朱德庸慢慢地排除了对自己“问题少年”的恐惧。 但因为自己曾是个“问题少年”,朱德庸对于孩子去学校上学非常紧张。重威第一天上小学,朱德庸亲自送他去。他回忆:“我比儿子还紧张,好像回到我小时候。我怕见他的老师,‘家长联络簿’我都不敢看一眼。因为我从小就觉得学校是不愉快的地方,‘家长联络簿’里也没有什么让人开心的内容。” 因为这样,朱德庸选择了放任的培养方法。小学在朱德庸家附近,他不时地替儿子请几个星期假,带儿子出国,去日本、去新加坡、去美国,开眼界。小学毕业前,重威去了10多个国家。不过,重威的成绩并不好,在班级里只能排到中下游的水平。有一次,重威想参加一个绘画特色班,入学考试的时候,冯曼伦发现周围的小朋友都有很好的绘画技巧,而自己的儿子,连水彩要加水才能画的道理都不知道。于是,冯曼伦有些心虚,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啊? 比较有趣的是,和朱德庸相反,冯曼伦童年爱读书,学习成绩特别棒,经常拿第一。不过,在教育孩子方面,她和朱德庸还是保持了高度一致。她也觉得没有必要去看住儿子,一定要他读书啊,考第一什么的。但是,对于要上初中的重威,冯曼伦觉得还是需要对儿子进行一些必要的引导。冯曼伦买了一些有趣的课外参考书给重威看。重威一下子迷上了数学。老师也夸奖重威是“数学盟主”。这下,重威念书的信心大增。朱德庸也被老师夸奖过是“数学天才”,因为他往往能把一道数学题做出不同凡响的结果来。一个夸奖,一个嘲讽,于是产生了一个“数学盟主”和一个“问题少年”。去年,台湾31.6万多人考高中,能进入前5类志愿高中的学生只有6000人。而朱重威考进的是第一类志愿“建国中学”,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下,他打败了31万多人。 培养出这么让人骄傲的儿子,朱德庸夫妇的经验就是:“要聆听孩子,要退回到孩子的年龄,真正地去和他做朋友。” 2000年的春天,朱德庸陪儿子在北京古老的四合院里玩雪,忽然萌发了把自己和孩子的故事画成漫画的念头。于是有了一本叫《绝对小孩》的漫画,里面有6个主角:披头、五毛、讨厌、宝儿、比赛小子和贵族妞。其实应该是8个,再加上朱德庸和朱重威。 ◆ 赖城钊 图 ◆ 沈琦华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