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休干部的好儿女 匡亚琴 |
匡亚琴 在全国双拥工作的各项评比活动中,杨浦区连续五届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服务管理好离退休老干部的工作是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区五个干休所已接纳千余名军休干部。区民政局选用素质好、能力强的同志组成工作班子,全方位地为老同志服务,受到大家好评。许多老同志说:“他(她)们虽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亲生儿女没有想到的,他们想到了,亲生儿女没有做到的事,他(她)们却做到了,他们比亲生儿女还亲啊!” 服务工作从细微入手。老同志走进工作人员办公室,一股温馨的暖风迎面扑来,一声问候,一杯清茶,一张凳子。这是一所郁伯辉所长的首倡,现在,“三个一”成了几个干休所普遍应用的礼节。一声问候,打开了真情的天窗,一杯清茶,品出了人生的韵味,一张凳子,使你感受扎根新家的祥和、安康、快乐! 五所翁天宝所长曾这样说过:“你们是老前辈、老革命,我虽然也当过兵,但我是你们的晚辈,你们就把我们当作儿女吧!”建所不久,他和同事们给五所老同志每人制作了一张胸卡,卡上提供他(她)们的手机号,老同志有困难,可随叫随到。一天清晨,一位军休干部的爱人(是地方的)突发心脏病倒在家中,情急中,她首先向所长求助,所长马上放下手中的活,直奔她家中,和前来帮助抢救的医学专家一起忙碌。 军休管理服务的中心内容是“照顾好好人,服务好病人,料理好故人”。各个干休所动足脑筋,各显神通。军休四所张明文所长提出了“以人为本,贴心服务”的工作思路,一所郁所长提出了“硬件不够,软件补”的工作要求。三所和五所提出了服务工作要做到“五颗心”:“关心、热心、细心、虚心、耐心。”他们经常走家串户,提供到人、到家、个性化的贴心服务模式。对常年卧床不起的、年龄过大、空巢老人,就提供零距离、面对面的直接服务。他们树立了“军休干部无小事”的理念,十分注意倾听老同志的意见。二所袁菊莉所长,下班后,经常要到老同志家走一走,看一看,有困难的及时帮助解决。四所谭秋玉副所长上任不久,就一连走访了七十多家。每逢节日,各个干休所又把节日的礼品发送到每一个军休干部家里,对散居在外区的干部,他们往返横穿上海市十几个街道、社区,一个不漏地发送到每一个人。虽然礼物数量不多,但礼轻情意重,人到、心到、真情到,送来的是党和政府的关爱啊! 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老同志住院了,他(她)们拎上礼物,走到病床边,问寒问暖,使你病减三分。二所有一老同志需要住院手术,并指定要长海医院某一专家执刀,但床位紧张,一时住不进,袁所长采取“好事多磨”的办法,她在医院手术门口等,她的行动感动了那位老专家,并答应马上安排住院手术。三所老张逝世后,全身硬得像个石膏人,当时任所长的天宝走到他身边,轻轻地叫了一声:“老张,我来看你了,请你把手弯过来,我给你擦擦身,穿新衣。”果然,老张的手弯了,妻子儿女不敢做的事,天宝全都完成了。离休干部老胡住院手术,三所周慧星所长每天两次跑到医院为他洗脸、擦身,老胡病故了,他和另一位工作人员默默地为老胡擦身、穿衣,还张罗为他开追悼会,为这位长者送到生命的最后一程。有一年春节,周所长主动值班,好让其他同志多休息一下,那天,他到常年卧床不起的老刘家里看望,当老刘知道当天周所长的妻子和儿子都躺在家里发高烧的时侯,老刘拉着周慧星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身患癌症的王立克和年近九旬的伍秀虹两位老人逢人便跷起大拇指说:“小周比亲生儿子还要好。”许多老同志还这样说:“咱们的周所长,头顶头发少,想老同志太多;身上淌汗多,想自己太少。”他把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融入到老同志的心坎上。他领导的三所获得了“上海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周慧星个人被上海市民政局、上海警备区政治部评为服务管理先进个人,并获得第一届全国“军休服务管理先进工作者”的荣誉。 汗水寄深情,让我们再一次说声“谢谢你们了!”让我们“两颗心”变为一颗心,心心相印,两代人,互相关爱,共同构建更加和谐、幸福、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