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FBI的过度反应 沈月明 |
沈月明 在采访拉斯维加斯中国杂技演员“奴工”案时,笔者接触到了一份法庭文件。文件显示,6月27日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接到地区警察局的情况通报,隔天就派一名探员联系克拉克县政府的儿童保护专员同往“中国奴工”住所调查。文件还详细记录了4名未成年演员和3名成年演员的陈述。 可能是更悲惨的社会新闻看多了,“奴工”们控诉的非人待遇,难以让人拍案而起:每月只有50-100美元零花钱(合人民币380-760元左右),工资不明,一天只吃两顿,且以米饭、面条和蔬菜为主,不得擅自外出,空调、电视不能随便用,有时还要免费帮老板的朋友打杂工等等。 但FBI探员和儿童保护专员似乎被吓着了,如临大敌般把9个自称受奴役的演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同时把3个据称“十分惊讶”的犯罪嫌疑人抓起来投监,且不得假释。后来法官发现那些演员似乎别有用心,才同意让3名嫌犯保释出狱,但前提是不得离开克拉克县,不得接近任何演员。3名被控强制奴役他人的嫌犯如不能澄清自己,这桩重罪将很够受了。 如此反应是否有点过度?但以笔者的采访经验,这是美国执法人员的标准做法。比如本报报道过的“上海版《刮痧》”事件。社区工作者一听男童自称被妈妈打了,不管妈妈怎么解释,当夜就把孩子转到寄养家庭,男童的妹妹也被保护起来。做妈妈的想把孩子要回来,漫长的咨询和庭审将等着她。 当然,执法人员的过度反应未免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比如那个杂技团团长会捶胸顿足,心痛损失;那个上海妈妈以泪洗面,疲于应诉等等。但反过来想:如果杂技团团长真是黑心工头,如果那位母亲确有虐童倾向,那受害者不是得到及时保护了吗?无论对哪个国家的基层执法者而言,迅速彻底地阻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干净利索地移交司法,肯定比漠视民众疾呼好很多。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