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上海地产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法治视察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8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超级现场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拍卖指南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广 告
 第B20版:广 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码
 第B24版:e生活 · 掌上天地
  
2007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洛阳市从今年初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创卫运动”,随之各种怪象层出不穷:打死一只苍蝇奖励5角钱;粮油店关门;西瓜必须放在车上卖;街头巷尾的便民早点消失;20万人上街捡烟头;环卫工人被迫超负荷工作……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卫生城市


  爱国卫生工作,初衷一定是要造福公众,而且这些年也的确促进了一些城市卫生状况的改变,然而,洛阳的“创卫”实践却扭曲了这一宗旨,将其变成了一个扰民、劳民的面子工程,政府滥用行政权力,随意干预社会生活,引起了市民的不满。这样的结果让人不得不反思,“国家卫生城市”的评选标准和考核方式是否还存在不合理之处。

  应该说,现有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总体上是个非常严格、细致、科学的评价制度,但其中,有些内容在现实条件下也值得商榷,正所谓“规则决定行为”,正是一些不合情理的规定,成为“创卫”乱象的制度诱因。

  例如,洛阳市的“创卫”中,某医院给每个职工发了本知识手册,要“天天考,天天问”。比如“八不准”和“四害”都是什么?医生还要到病房里去考病人。医院如此做是为了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两个要求。

  再如,便民早点消失,菜市场、小吃店关门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杜绝“占道经营”以及“无固定加工、就餐场所的食品摊点”,该“标准”对市容的要求详细而繁多。

  还如,环卫工作者劳动量增加、劳动时间延长,是因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当人员不足时,超时加班当然成了必然。

  作为一个卫生标准,严格当然没错,但也要经得起“以人为本”理念的考量。以人为本,就是要尽可能地体恤民生、关怀弱势。医生忙着治病救人,病人住院要安心静养,实在没必要让他们去死记硬背一些卫生知识。一个城市没有占道经营固然很理想,但市民要就业、要吃饭,孰轻孰重,应该谨慎权衡。还有,城市的环境卫生值得关心,但环卫人员的权益同样需要保障。

  “创卫”说到底是为了造福城市的每一个市民,不是为了面子工程,也不是树立某些官员个人的政绩。十多年前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考核方式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有苛刻之规定尚可理解,但当“以人为本”理念开始进入城市管理的细枝末节后,有必要对这个标准进行审视,对一些确实不合时宜的内容进行改革。

  新京报 (社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